侗族的服饰文化,是一枝绚丽多彩的工艺美术之花,是侗族人民经历了几千年的劳动创造和积累,不断发展起来的。它与侗族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和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了特有的工艺美术体系,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现代侗族的服饰还有二十多种,服饰的图纹千姿百态,这些图纹浓缩着各个时期劳动人民的社会观念,反映了不同部族的尊崇及历史事件,以及当时人们的憧憬和追求。
【芦笙衣】
古代侗族服饰经历了以草叶、皮毛蔽体,编结百草成衣,最后演变至织布制衣的过程,最为著名的要数“芦笙衣”。这种服装在古代时可能体现等级制度,仅为部族首领所独有,后来仅作为祭祀庆典及“哆耶”时“踩歌堂”演奏芦笙的人所穿用,因而称为“芦笙衣”,成为专用的表演服饰,如同汉族表演历史剧时穿的古装一样。通道县的绣花芦笙衣,可能沿袭古代战争的铁甲款式,背襟的双龙抢宝图纹别具特色。这种“芦笙衣”,做工精细,造型独特,产地不同,风格各异,既表现侗文化的共性,又体现各地古老文化的特点。其图案中既有古拙的形象纹样,也有高深莫测的抽象图案,有西周至汉代的连环锁丝绣针法,又有近代金银色箔材料,集古今侗族服饰艺术精华于一体。
【女装】
侗族妇女的服装呈现多样化,款式分为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裤装。紧束型裙装又可分为春秋装、夏装、冬装、四季装、演出服及盛装;宽松型裙装可分为春秋装、夏装、夏秋装、冬装、四季装及盛装;裤装可分为春夏装及冬装。穿着习惯以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浑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辅,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男装】
侗族男性服装较为单一,通常着对襟、短衫或大襟,短衫最为普遍。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老年人盛装时穿大襟,长袍外套对襟马褂。盛大庆典活动时,演奏芦笙的男子仍穿着古代礼服——芦笙衣。
【侗帕】
侗帕是侗族妇女头上的首服,它既能御寒、防尘,又便于日常劳动。侗女头帕多为长方形,有织锦、挑花,也有无花纹的黑、白、蓝三种单色头帕。包扎方式有露出发髻的包头帕与如戴帽子的戴头帕等几种包法,它们随地域性展现着各自独特的风姿。
【银饰】
侗族自古有以银为饰的习俗,精致的银饰在唐宋时代就享有盛名。妇女平时以少量银饰装扮,庆典喜事时则竞相争艳,或头戴银凤冠,或耳戴银耳环,或颈挂银项圈、银链,或背挂银砣,或手戴银手镯整身银饰银光闪闪,令人目不暇接。在侗族妇女的头饰与身饰等地方处处体现着“以多为美,以多为富”的装饰观念,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李才锦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2011/11/07/835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