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将值得庆贺或值得纪念的生活事件称为红喜人的一生,虽然在历史的长河里是短暂的,但从降生到辞世,一辈子到底要经历多少场红喜,恐怕没有人数得出来。饮食,作为侗家红喜的表现形式,看起来都是办酒庆贺,其实内涵各有不同。
[三朝酒]
侗语称“soaug saeml maenl”。侗人生养孩子,全家高兴,也是房族添喜。境内侗族妇女,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两天内,母婴是不出产房的。这两天内第一个进屋的生人被称为“踩生客”。“踩生客”进屋后,主人十分高兴,并煮一碗甜酒蛋给“踩生客”吃。碰到来不及生火时,凉水甜酒也要喝一小碗方可离开。三天后,团寨的邻里们会主动送一只鸡或一些鸡蛋前来贺喜,主人就煮甜酒蛋吃,以表谢意。孩子出生以后,邻里、亲戚、朋友前来祝贺叫看新娃崽,侗语称“nouv nongx meik”。 孩子未满月之前,主人选择吉日请来舅家、姑家、外婆家、团寨亲朋好友前来喝喜庆酒叫“三朝酒”。
双江、黄柏、黄土一带的三朝酒最隆重,酒席少则十几桌, 多则几十桌。
这天,本房族的人都是东道主。清早,房族兄弟帮忙杀一二头二三百斤的猪,邻里姑嫂帮忙宰鸡杀鸭,侗族厨师们开始准备各种菜肴。中午时分,各路亲戚,肩挑酸鱼、酸肉,糯米、甜酒、鸡、蛋、小孩衣帽等,组成一支浩荡的做客大军,前去吃三朝。做客大军到寨门时,一路鞭炮齐鸣直到生孩子人家的门口。 主人则在门口鸣炮表示欢迎。客人进屋时先敬烟,进屋后每人一碗甜酒蛋。
三朝酒延席菜肴十分丰盛,烹制的菜肴为偶数,一般为12或16碗。桌上酸鱼、酸肉、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侗人喜欢原汁原味,酒桌上的菜肴很少放其他的调料,但每一道菜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酸鱼、酸肉以自家脂制的为主,客家挑来的酸 鱼、酸肉,主人只切一半上桌,留一半回篮。舅家、外婆家客人坐正堂上席。喝的是自家酿的米酒,主人先敬正堂上席酒后,逐席必敬,以增加相互之间的友谊。
客人在喝酒的同时,房族帮忙的姑嫂们在里屋忙开了。她们要准备回篮的礼物:一包糯米、一包酸鱼或酸肉,家有老人的还有一包糖,逐篮放好,以便不耽误客人的回程。
黄土、坪坦、陇城一带,三朝酒的篷席习惯是分食制。因此,在菜肴的制作上,喜欢大片大片炒。分食制一般为妇女席,妇女全部吃头班。糯米饭每人一大地,并将桌上的鱼、肉、豆制品等菜肴分摊到人,吃不完的用竹蔑片串着带回家吃。也有分好串的,每一串,摆在延席上,所以又称“串吃”。汤菜、酸素菜之类则用碗另装,系全席的公用菜肴。因为“串吃”,头班很快即可收桌。男人全部吃二班,男人席不实行分食制,他们可以频频举杯,直至喝到日落西山。
除了“串吃”不食者可自带回家以外,主家还另送一串鱼肉作客人的回笼礼。
三朝酒意在向邻里和亲戚朋友公布婴儿名字的同时,也向团寨宣告主人已为人父,家庭责任重了。这是侗族男人一生的重大转折,从此团寨邻里不再直呼其名,而是以某某父亲“侗语, “补XX””代之,夫妻间从此不喊名字,也以某某的父亲、某某的母亲,侗语称“bux “oaix、xien” xaol”,表示亲切。
客人出屋,主人燃放鞭炮表示欢送。走一批客放两挂鞭炮, 送完客人,三朝酒结束。
地阳坪、播阳一带侗族,除了三朝酒以外,还办一餐“三朝起”酒。何谓“三朝起”酒,就是婴儿生下后,两天内婴儿都是用大人的旧衣服包裹,并和母亲睡在产房不准出房门。到第三天早晨,婴儿换上侗布侗锦缝制的衣服,母亲才抱婴儿出房门。这就是“三朝起”。“三朝起”的早晨,近亲房族和婴儿的外婆家就拎鸡、蛋、米来看望新娃,主人则操办酒席款待。酒席上人们以酒助兴,频频举杯庆贺家族里又增添了人丁。
[周岁酒]
侗语称.“ janl doiv jiul”。小孩满周岁,办酒以示庆贺,俗称周岁酒,侗语称“伊aos doiv jiul”。
周岁酒由“开脸”、“开荤”、“试盘”等习俗演化而来。境内侗族的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为主,相信自然万物有灵。过去,小孩满周岁时,要请外公剃头,表示弃去投阳时带来的污浊。“开脸”是请有才智的老人为孩子举行启蒙仪式,意在指望孩子长大后聪明智慧、目光远大。“开荤”就是第一次给小孩吃荤。传说小孩第一次吃的什么荤,长大就会有这种动物的特性,如希望孩子长大能言善辩者,用麻雀肉开荤,不希望孩子长大多嘴多舌者则忌用麻雀肉开荤。“试盘”是用一个大木盘摆上书本、笔、算盘、丝线、食品、玩具等,放在小孩的面前,让孩子自己选择去摸,以测孩子长大后爱好做什么。
周岁酒主要是请舅家、姑家、外婆家的客人,团寨邻村亲朋 好友是有请必到。吃周岁酒的客人大多数送的是小孩的鞋子,象征小孩周岁可以走路了。小孩“添粮”主要是送些大米和成套衣服,现在还送红包。客人进屋前鸣放鞭炮以示祝贺。
客人进屋后主人先敬烟,后敬油茶。油茶用侗家的大饼茶、糯米饭、炒黄豆或炒猪肝粉肠制作,味道清香,既充饥又解渴。
办周岁酒一般要杀一头大肥猪。舅家、外婆家的客人必坐上席。主人敬酒从上席先敬。主人的房族兄弟分散到各酒席陪客人喝酒。客人非常注重席上的酸鱼,如席上的酸鱼色泽暗红、鱼肉紧密、咸度适中味道好,客人会称赞主家的媳妇如何能干、贤惠等。主家的兄弟和舅家的表兄弟酒兴高时则在席上斗嘴划拳,比试酒量的高低,直至一醉方休。酒足饭饱后,客人离席回家,主人以鞭炮欢送,周岁酒完毕。 {Ky:PAGE}
[婚嫁酒]
侗语称“lnaj guaoc maix”。在侗家,婚嫁酒又分接亲酒和出嫁酒。接亲酒侗语意为新娘酒,出嫁酒侗语意为出门酒,,虽然都属结婚喜庆酒,但由于含义不同,吃法也不完全一样。
过去,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侗族青年男女婚娶一般为明媒正 要、自由结婚,也有偷婚等形式。明媒正娶的婚嫁酒程序比较复杂,酒席有吃一天、三天、五天、七天的,一般吃三天,是门当户对的富户才可操办。自由婚姻的婚嫁酒相当节俭,男女双方通过“行歌坐夜”情投意合后,男方邀约平时好友一二人于夜深人静时到达女方家。女方亦邀约平时好友作伴,宵夜后出嫁。到男方家后,新娘与伴娘在新郎家从事准备油茶、春米、挑水等家务活动。次日清晨,全寨姑嫂、少妇都来看新娘,新娘则以油茶款待。次日,新郎家邀请房族中一长者到女家报信准备踪。宴后,新郎送新娘回门。播阳、地阳坪、团头、独坡、芙蓉、金殿等地新娘长住娘家三五年不等,直至娃振,娘家才送被褥、家具等嫁妆,此后,才落根夫家。这就是通常讲侗族的“不落夫家”婚俗。此婚俗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侗族的婚嫁虽然保存“不落夫家”的古老习俗,但婚嫁酒则没有过去那么简单了。侗族青年通过共同劳动、“行歌坐夜”、相互走访产生爱情以后,象征性地通过父母或征求意见就可以了。除有偷盗赌博、伤风败俗品行的,双方父母一般是不会反对的。如果接亲的条件基本成熟,就定亲。
定亲要吃定亲酒。男方叫“送篮”,侗语称“nxux xiI”,女方叫“吃篮”,侗语称“siihs lix”,也月报信酒。男方邀请房族兄弟或口才好的长者一行几个人,挑着一二十斤米、送三四只鸡、三四只鸭、一二十斤肉、一二十斤鱼、一二十斤米酒、四五斤糖果、两条香烟、油盐酱醋、小菜等礼品,到女方家定亲。到女方团寨时放鞭炮进屋,然后,男方“送篮”的人亲自下厨煮饭、炒菜。女方则派人请房族叔伯兄弟、外婆、舅舅等直系亲属来“吃篮”。定亲酒席一般四五桌,多的七八桌。酒席上,男方口才好的长者向女方亲属逐桌敬酒,介绍男方来的叔伯兄弟,同时禀报结亲的良辰吉日。定亲酒是男女双方直系亲属的第一次见面,女方亲属也是在定亲酒席上,向男方列出女方办“出嫁酒”所需物质的具体要求。
接亲酒一般在定亲酒后的一两个月内操办。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因此,侗家在办接亲酒时更是热闹非凡。现在的结婚娃席至少上十多道菜。荤菜主要有脂鱼、盐菜扣肉、全炒瘦肉、鸡炖香菇、姜炒鸭肉、香酥鱼块、芹菜牛肉、黄豆炖羊肉、红烧排骨、猪脚炖海带、煮红鸡蛋等等,素菜主要有白菜、缸豆、糖醋萝卡、丝折菜根等等,汤菜主要有甜煮黄豆(或云豆)汤、三鲜汤等。过去,侗家的接亲酒席忌讳豆腐,豆腐是老人过世叫吃豆腐酒,接亲酒是切忌的。现在,接亲娃席不再忌豆腐,同时增加了象征甜蜜的过去没有的糖煮甜豆汤。
办接亲酒这天,新郎的房族兄弟、邻里姑嫂、团寨好友全部主动帮忙,火房、洗碗、洗菜、接礼、敬烟、上茶、上菜、上酒二三十人,由总管一人安排得井井有条。五六十桌的饭菜,半天就可以做好。
中午时分,远亲近邻各路客人在阵阵鞭炮声中纷至沓来。来客中,舅家房族亲戚的队伍最隆重,他们有挑担的、有提篮的、有拎口袋的,大大小小的延伸了好几丘田坎。进人团寨就一路大放鞭炮,到了主人的门口还要“轰炸”二三十分钟,以表热烈祝贺。
酒席要等舅家客人进屋吃完油茶后方可开席上菜,舅家客人在堂屋上席就坐,主人行过敬祖先的礼后,宴席便在鞭炮声中开始了。新郎在一口才好的长者陪同下,从堂屋上席舅家客人开始,逐桌敬酒,讲些客人远道而来、愧元美酒款待的客套话。播阳、独坡、地阳坪、牙屯堡一带还由陪嫁伴娘逐桌敬酒,唱赞席歌,客人要回盘礼,添些零钱于酒盘中,多少不限。敬萨生出主客之间便开始斗嘴劝酒或唱劝酒歌。接亲酒席上,劝卧在 ~班辈一但→般是老表之间相互劝酒的比较多。
主人先唱:
桌子不稳地不平,
清茶淡饭待你们。
惟愿舅家包涵点,
莫去外面耻笑人。 {Ky:PAGE}
客唱:
桌子也稳地也平,
佳肴美酒待我们。
山珍海味般般有,
琼浆玉液香又醇。
主人见客人只顾赞扬不喝酒又唱:
席上饮酒莫要推,
推未推去泼半杯。
推来推去半杯泼,
这杯决酒要你陪。
房族兄弟长者接着劝酒歌的余音大声道“酒是淡酒,菜无好菜,敬上一杯,不成敬意,干啦!”酒归喝酒,客人立刻唱道:
鸡鸭鱼肉甜豆汤,
香甜具备没讲场。
吃在口中多有味,
回去二天口还香。
热情有趣的对唱,其他酒席上的婆奶、嫂姨、姑娘们就围拢过来看热闹。这时,不甘寂寞的小姑也加入了,小姑敬表嫂唱道:
鲤鱼吃草动草根,
表嫂饮酒我来斟。
一敬表嫂增福寿,
二敬子孙跳龙门,
三敬发富又发贵,
富贵荣华表嫂门。
表嫂饮干这杯酒,
福寿双全喜盈门。 {Ky:PAGE}
表嫂机灵地顺手将小姑的酒转敬给奶奶,唱道:
小姑敬酒礼不该,
亲手把来敬奶奶。
奶奶饮了这杯酒,
脚踩莲花朵朵开。
小姑见表嫂有意推脱,当然不心甘,又唱:
花儿谢了又重开,
树木枯了又重载。
滔令断了又来接,
表嫂不饮我又筛。
奉劝表嫂莫嫌弃,
连饮双蛊理应该。
兄弟敬舅舅,小姑敬表嫂,表姐敬姨妈,姨妈敬婆婆,相互推让,相互称颂,劝得殷勤,唱得热烈。直至夕阳西下,主客们还在醉意朦胧,厨房师傅们却又摆开了晚上的宴席c
傍晚时分,新娘、伴娘以及新娘特邀的陪伴一行一二十人, 全部盛装打扮来到新郎家,让你分不清谁是新娘,谁是伴娘,谁是特邀的陪伴。主人热情地安排陪伴们在一起吃饭,小姑们也主动陪同劝酒劝菜。团寨的后生们就不安分了,冷不防用锅底烟在陪伴白嫩的脸上抹个半脸黑,还美其名曰先打记号,也不管陪伴愿不愿做她的老婆。也有陪伴冷不防在后生脸上抹黑的。当然这只是搞笑,全在增加接亲酒的热闹氛围。
晚宴散,后生、陪伴们便接着闹新房,侗语称“naoh sernx kiem”,闹新娘新郎要用新毛巾洗脸,要喝糖豆茶,要吃糖果、儿子等等。洗完脸、喝完茶,姑娘小伙子们便相邀到安静的人家“行歌坐夜”。 出嫁酒,侗语称“guaoc ugs dol”。按不同的风俗,在吃的时间上有所不同。一江一带在接亲酒的前一天吃(也有同一天吃的),侗语称“guaoc vnoj”。是女方单独请房族叔伯兄弟、舅家亲戚、团寨邻里、好友玩伴到家里吃的。从定亲酒那天起,男方就要为女方的出嫁酒做充分的准备。过去,出嫁酒比较简单。因此,吃出嫁酒的客人也是不送礼的,直到“落根夫家”时才由娘家一起送。现在,时代不同了,出嫁酒和接亲酒差一多一样的隆重。
根据女方所报的客,出嫁酒一般有三四十桌,多的也有五六十桌的。清早,男方就派七八个接亲的年轻人将鸡、鸭、鱼、肉、米、酒、菜、油、盐、酱、醋、烟、柴等,送到女方家以女方的房族兄弟姐妹为主负责出嫁酒的操办,如临时缺少些什么,男方接亲的人还要负责去买。
中午时分,各路客人基本到齐。出嫁酒不放鞭炮,表示舍不得刚成人不久的闺女出嫁。舅家客人堂屋上席就坐后,酒席才可以开始吃。出嫁酒没有接亲酒那种热烈的气氛,除接亲的负责人礼节性地向亲家及其亲戚敬酒外,客人之间就互祝身体健康并聊些年景收成之类的话题。路远的客人吃罢中餐就赶回家了。外婆、姨妈、姑姑、舅娘和新娘的好友玩伴则留下吃晚餐,然后陪玩到深夜吃糖羹并欢送新娘出门。播阳、地阳坪、牙屯堡、独坡一带送新娘出门后,伴娘和新娘一路唱同伴歌和姑娘歌,以示相互留意、难舍难分之情。
来源:中国通道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2011/11/07/835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