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上,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社会文明进步不断发展。“邻里相亲促和谐,守望相助献爱心”的理念已转化为人们道德文明的行为守则。其实,这就是志愿者所从事的志愿活动而积累起来的。
当今,志愿者的身影已展现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大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无私奉献,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在日常的社会服务和重大的社会活动中都显现出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志愿者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赞扬,志愿者也在无私奉献中不断的提升着自身的社会价值,并从中体悟着幸福与快乐。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我为之奋斗了40余年的钢厂土地上闪亮登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家门口的世博盛会无不让人欢欣鼓舞,我有幸成为一名世博城市外建站的志愿者,在荡漾着七彩之心的小屋里,在长长的184天里,尽了志愿者的一份绵薄之力、为世博写成了一本《七彩小屋的故事》、为中外游客送上了志愿者的无疆大爱。当“精彩、成功、难忘”的那一刻来临的时候;当举国上下欢呼雀跃的时候,我们的心中默默地叨念着:“志愿者为中华百年世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人瘦了、晒黑了、迎来第一批游客、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再苦再累的付出,一切都值了。因为,我们用志愿温暖了整个世界。
在志愿的道路上,坚持也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后世博,为配合中国馆的续展以及沙特馆(月亮船)、意大利馆(意大利中心)的重新开放,我们继续在七彩小屋为游客提供服务。通过志愿世博的实践,我们在服务中更成熟更自信更得心应手了。我们及时掌握世博园区的动态信息以及周边交通的变化、及时了解世博展览馆和梅赛德斯文化中心的活动内容,为前来咨询的游客和市民朋友提供准确可靠的答复、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为他们送上志愿者的一份爱心,让他们知道世博园区大门前有一个他们“自己的家”。我们用坚持和恒心打造志愿服务的品牌、用真诚和热心编织社会的和谐、用奉献和付出推动社会文明。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七彩之心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志愿的实践告诉我们:志愿活动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今年4月,上钢街道党工委响应党中央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把七彩小屋打造成“雷锋驿站”,坚持365天常态化便民服务,得到了广大志愿者的热烈响应与积极参与,这是一个创新之举。4月19日雷锋驿站正式启动,雷锋生前的老连长虞昌仁同志成为雷锋驿站的首任名誉站长,而我作为雷锋驿站的常务副站长深感责任重大。
精神文明是想通的。于是,我们把世博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致力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活动。“雷锋驿站”启动以来,志愿者团队无私奉献、积极工作,把世博志愿服务的精髓融合进学习雷锋的实践之中,使雷锋精神更添光彩更具新时代特色。
雷锋驿站还是青少年学生参加社会志愿实践的基地,十分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引导。海事大学、建平中学以及社区居民的孩子纷纷加入志愿者服务团队,成为志愿者团队里的一支有生力量,并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和磨练着道德修养的熏陶,为培养青少年志愿奉献社会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也深受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形成老少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践行和传播了雷锋精神,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和谐、创建幸福社区、弘扬志愿文化尽了我们的一份责任。上钢雷锋驿站努力体现和践行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用当代志愿者的魅力吸引和感染着广大未成年人,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仍将持续坚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开展有效的探索,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道德风尚添砖加瓦。
上钢雷锋驿站才刚刚走过了7个半月,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可以说任重而道远。至今,我们已经接待服务了24000余人次,每逢周六便民免费服务了1000余人次,得到了游客、市民和周边居民的欢迎,我们将在志愿的道路上义无反顾、砥砺前行。
有时候,记录也是一种责任。这半年多来,我坚持书写着《雷锋驿站日记》,已经写成了100多篇日记,记录着学习雷锋的闪光点和感悟;我还积极参与“续写雷锋日记”的活动,传播着雷锋精神。新时代需要雷锋,社会道德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雷锋。而志愿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正是新时代富有新风尚的“雷锋精神”。
志愿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而每一个志愿者都是辛勤义务的耕耘者。长年来,志愿者用心血和汗水播撒下的七彩种子,在志愿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长成了无数的七彩大树。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在义务奉献社会的实践中,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更加饱满。
世界需要志愿者,志愿者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傅余贤)
来源:上海浦东文明办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2012/12/05/835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