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都侗文化村
国家3A级景区,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地带的黄土乡,距县城10公里,为纯侗族聚居,占地2.9万亩,总人口2150人,共230户。1995年作为民俗景点开发对外经营,是集侗民俗文化、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2010年由通道皇都民俗旅游开发责任公司接管,该公司共有工作人员30人,在公司接管期间,实现了与村民签署了皇都侗文化村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的协议,进一步理顺的旅游管理机制建设。
皇都侗文化村辖头寨、盘寨、尾寨、新寨四村,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当地民风古朴,人民生活安康有序,素有“夜不闭户,出不锁门,路不拾遗”的美誉,是和谐社会的原始版本。有吃油茶,参观侗寨,看侗族歌舞表演,吃合拢宴等经营项目。
皇都侗族文化独特而完整,侗族建筑结构巧妙、工艺精湛,风雨桥、凉亭、寨门、吊脚楼堪称建筑文化之精华;侗族服饰、侗帕、彩带、绣包等精美绝伦;侗族歌舞特色浓郁、情调激扬,讲款、哆耶、舞芦笙、唱侗戏备受青睐,侗族大歌震撼海内外,名扬世界;侗族体育刚健优美,斗牛、摔交场面壮观,打高脚、抢花炮荡秋千比劲斗勇,惊险刺激:侗族饮食别具风味,酸鱼、腌肉助食健胃,油茶、苦酒醇香可口,“应盘”、“合拢宴”不分远近,不论亲疏,不限人数共聚一席;侗族民俗千奇百样,古朴纯雅,“赶山”狩猎见者有份的生产习俗,三年上五年下、不落夫家的婚嫁习俗,穿不离银、食不离酸的生活习惯,行歌“为耶”、集众议款的村寨传统,祭萨敬神、封寨祛邪的信仰原始神秘,引人探究。
二、芋头古侗寨
芋头古侗寨位于县城西南9公里的芋头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至今有642年历史,清顺治年间(1644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7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芋头廻龙桥、牙上鼓楼、龙氏鼓楼。清道光、光绪年间分别修建田牛鼓楼、芦笙古楼、龙门及维修古驿道街道等等。于2001年6月21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面积约18.29公顷,全寨有176户,758人,纯侗族山寨,是我国保存完整民居古建筑群,堪称侗族民居“实物博物馆”。从村寨选址,建筑整体布局到建筑细部都具有独特有地方特色,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侗族才智,因其位居的形状象山芋头而取名。民居以“杆栏式”吊脚楼为主,沿山、沿谷因地就势布局,形成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布局模式,又和外界环境巧妙融于一体,构成侗寨特殊风格,至今保留了大量清代中期以前的建筑物,如有名的廻龙桥、牙上鼓楼、1.6公里长的古驿道、龙门、长寿井、萨岁坛。芋头侗寨节庆活动丰富,如为也活动、祭萨、闹春牛、抢鱼塘比赛等,都充分体现了侗族人的生活方式。
为更快、更好地发展及保护芋头古侗寨,2010年10月份与通道皇都民俗旅游开发责任公司签署了《芋头古侗寨景区开发、经营合同》,并把协议签署工作落实到各家各户,有效地调动了当地村民的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三、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通道万佛山景区是国家3A景区,位于通道县城的东北部,地跨两镇两乡,总面积168平方公里,由8大景区、46处绝妙景点和510余处地质遗迹组成,其中丹霞地貌面积为94.35平方公里,是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品相较为罕见的特大型丹霞地貌群,这里“万座丹峰拥翠环”,融峰、林、洞、水于一体,集雄、险、峻、秀于一身,一步一景,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使通道成为全省一颗“民族生态”旅游明珠。这里峰林状丹霞地貌类型丰富,其地质构造和地层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以峰、岩、洞为主体的丹霞地貌,遍布奇景异观,极具美学观赏价值。景区内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国家同类地质类型不可多得的生物研究基地;而厚重的民族文化沉淀又构成通道丹霞地貌区独具一格的特征,在我国丹霞地貌区中具有唯一性。由于这里地处山区,远离喧嚣,她宛若一颗未曾雕琢的红宝石镶嵌在幽静、原古的茫茫林海中。这里不但民风纯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丹霞赤壁与碧水绿荫相映成趣,而且,丹霞地貌各种地质类型齐全且分布集中,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科研考察、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地。1997年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广东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黄进考察万佛山时,留下了“通道东北万佛山,万座丹峰拥翠环;神州丹霞五百处,此山可列十名前”的诗句,是对万佛山的绝佳概括和总结。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万佛山丹霞地貌区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国家自然遗产”。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分为万佛山、将军山、神仙洞、七星山四个景区,面积为94.35平方公里。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完成了主峰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万佛山景区大门,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翻山游道、悬空栈道,公厕等)。并成立万佛山侗寨民俗旅游开发公司,现有工作人员11人,具体负责景区的经营情况。为给该景区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已由万佛山侗寨民俗旅游开发公司与周边行政村签署了万佛山开发、经营合同,并细化到与每户村民签署协议,为万佛山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龙底漂流景区
龙底自助生态漂流、龙底生态旅游区为国家3A级景区,位于湖南省怀化市南端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境内,沿枝柳线和209国道均可到达,距怀化230公里,桂林160公里,南山牧场50公里,离县城39公里,与广西龙胜温泉、湖南南山牧场公路连通,形成了生态旅游黄金线。
龙底生态旅游区植被原始、水秀山青、古朴自然,风景四季迷人,是难得的神奇生态大氧吧。景区内十亿年前藻类大化石足以证明这里从古至今就是生态王国。
龙底漂流是龙底生态旅游区的主要游乐项目。漂流河段10公里,水流大小适中,漂流时间3—4小时,共有深浅急滩48处。漂流全程落差100余米,公路沿河而上,交通便利。漂流中,游人自操船桨,任意扛船,反复追波逐浪、冲刺激流,令人心旷神怡。惊险刺激、浪漫自由、回归自然、自助游乐是龙底漂流的显著特色。龙底漂流的20多处知名险滩拼搏冲浪,南国第一滩洞上天河以游人腾云漂,红船天上落“被称为亚洲漂流一绝”。
景区内已推出的游乐项目和景点有:防水衣防水冬漂,河灯夜漂,宏门冲、老虎跳原始森林游,龙底、岩寨民俗歌舞表演,红色长征路,湖南杉树王,千年古树群,南山揽胜以及生态休闲、别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等。景区内服务设施齐全,各种档次宾馆、木楼由您选住,特殊合拢宴、地道农家菜任你品尝。
龙底漂流、龙底生态旅游区是一条崭新的旅游黄金线,同时也是四季旅游、会议培训、影视拍摄、特殊接待、休闲度假以及生态两日游、三日游的首选景区。
龙底漂流现由龙底漂流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该成立于2001年3月,经过近九年的发展,管理规范,经营得当,已经形成拥有员工50余人,固定资产800余万元的规模,成为湖南境内有名的漂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各种岗位的培训,认真做好游客的投诉处理工作,在管理质量、员工素质和形象不断提升。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湖南和周边省市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九年来龙底漂流有限责任公司共计投入宣传经费150余万元,在景区和企业的宣传促销上,公司通过建立接着的网站,制作景区宣传画册,影视宣传片,在省级以上电视台的栏目上做广告,邀请各种媒体记者来采风、宣传等手段来扩大知名度。2006年龙底生态漂流景区被评为湖南省老百姓最喜爱的“百佳景点”,并入围休闲类“萧湘新八景”。
五、侗寨景区
坪坦乡是一个纯侗族聚居的乡镇,民族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景区由6个各具特色的侗族村寨组成,这里福桥多、鼓楼多、寨门多(侗族建筑“三宝”多),都很有历史价值,是有名的文物大乡,其中有6座风雨桥为“国宝”,2座鼓楼为“省宝”,其工艺精湛、精美绝伦,堪称“侗族建筑艺术博物馆”;这里的芦笙表演艺术、琵琶歌、侗锦织造技艺等民族艺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原生态侗族艺术的殿堂”。 这里民风纯朴,社会安定,是和谐社会的原始版本。到坪坦可以充分领略侗族原生态文化的独有魅力,而且可以充分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品味原始古朴民族文化。特别是坪阳再生人现象,“再生人”主要分布在坪阳乡海拔600多米的阶梯范围内,有记载的就有100多例。这种神秘,与生俱来。那种被称为“再生人”的神奇现象,在马田鼓楼所属的坪阳乡最为集中。魏小安等社科院专家曾来通道考察“再生人”现象,得到“不管信与不信,都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结论。故事并不在乎真假,在于人心的触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人类总是充满无限激情与勇气。“再生人”的真实性也许将永远是个秘,而正是这未解之秘,将成为吸引好奇者前赴后继前来通道的永恒动力。
来源:中国通道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2013/04/17/835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