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加快建设“三宜”新通道
2013-04-17 07:22:08 字号:

  这里生态良好、民风淳朴,堪称当世桃花源、养生“仙境”,是块难得的宜居福地;

  这里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堪称西南地区通江达海重要门户,是块难求的宜业宝地;

  这里山川秀美、民俗独特、步步皆景,堪称桂林后花园,是块难寻的宜游胜地;

  这里便是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通道侗族自治县,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处于桂林和张家界两大旅游圈的叠合辐射区,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县。

  “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地域文化极具特色、生态环境极为优越、县域发展极富活力的‘宜居宜业宜游、文明富庶和谐’新通道。”2011年2月14日,通道2011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刚刚到任不久的县委书记杨先容掷地有声地向全县干部群众吹响了加快建设“三宜”新通道、奋力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集结号。

  近年来,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责无旁贷、心无旁骛地加快推进这一战略,坚定不移地以“三极”促“三宜”,走出了一条自然与经济、发展与保护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侗族芦笙)、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湖南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等诸多殊荣,一个“宜居宜业宜游、文明富庶和谐”的崭新通道正在三湘大地上崛起。

  优化环境增魅力,让通道更宜居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中弥漫着负氧离子,随时随地享受超量氧气的滋润,即便是大米也饱含着诱人的氧气;这里是一块未被商业浸染的乐土,一块祥和幸福的净土。”8月6日,《紫荆养生》杂志社社长助理洪洋在通道采访时如此感慨道。

  着力刷新生态名片。绿色生态是通道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和城乡清洁卫生工程,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该县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经验做法被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并在通道召开全市农村清洁工程经验交流会,现场推广通道经验,号召全市“远学攸县,近学通道”。同时,该县着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重点在“绿”字上做文章,通过抓好绘绿、植绿、护绿、复绿、创绿五项工作,打造城乡一体、田林交错、山川皆绿的绿色侗乡,使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间接减排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据统计,五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36万亩,封山育林113.3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47.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54%。建成了百里侗文化长廊、怀通高速公路、209国道、221省道境内沿线“四条彩带”。

  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今年,该县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切实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立网络化管理平台,积极开展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为主题的“三问”活动和以“亲民安民大走访、安全隐患大排查、矛盾纠纷大调处、村寨卫生大清扫、春耕生产大督促”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下基层、深入群众解民忧”集中行动,大兴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和调查研究之风,共走访农户达5万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200余条,筹集帮扶资金1660余万元,为群众办实事120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260余起,落实春播稻田22万余亩,完成造林绿化4.9万亩,完成农户室内电路改造3861户。

  深化“平安通道”创建。以“打造平安通道,构建和谐侗乡”为载体,深入开展平安林区、平安医院、平安市场、平安边界、平安景区、平安村镇、平安家庭等创建工作,5年来,多次被评为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境内多个乡镇30多年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同时,启动了大团寨消防饮水工程,自2009年来,已筹资 万为 个50户以上大团寨建成消防饮水工程,为21个乡镇配置了消防车、消防泵、消防员。

  着力改善城乡交通。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0.2亿元,交通突围步伐不断加快。怀通高速通道段开工建设,209国道、县洪旅游公路、临溪国防公路、万佛山主景区旅游公路等主要干线公路改造建设全面完成,总计完成国道、省道、县乡公路改造及通达通畅工程1083.2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水泥路)、90%的行政村通公路。县城至乡镇“1小时交通圈”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转型升级调结构,让通道更宜业

  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绿色就是名片、生态就是财富的发展观,按照精在特色、美在自然、贵在和谐的理念,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全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断放大生态优势,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通道。

  绿色农业不断壮大。该县重点发展林业、兔业、乳业、菜业、药业、黔邵花猪、土特山货7大特色农业产业,五年以来,全县完成山地造林36.9万亩,年均造林6.14万亩;惠龙兔业公司完成了年产1500万吨兔肉深加工生产线,成为我县首家省级龙头企业,“耶啰耶”牌火腿全兔荣获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牛百岁公司完成乳制品、果味饮料、山泉水3条全自动生产线建设,成为全省10家乳制品生产企业之一,牛百岁荣获怀化十大特色品牌、第六届西部农博会金奖;源田生菜业5万亩绿色蔬菜畅销港澳,黔邵花猪列入全省资源保护场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认证了红茄、萝卜、生姜、红薯、大米等6个无公害农产品、彭莫山香菇绿色食品,创建了牛百岁、有嚼头2个省级著名商标。

  生态工业实力增强。实施了竹木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旅游工艺品、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建成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黄柏生态工业园、县溪工业园”两大园区,入园企业达17家。五年来,全县规模企业达到28家,完成工业总投入14.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44亿元,年均增长21.9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2.58亿元,增长23.99%。

  城镇经济势头强劲。全面启动了5A景区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交通管理模范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四城同创”,大力实施了“一江九桥、两带三场、三馆四园、五路十区”为重点的城市建设项目。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3平方公里,比2006年扩大1.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26%,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投资环境明显优化。该县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快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的暂行规定》、《通道县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关于鼓励建设星级宾馆(酒店)的暂行办法的补充规定》等投资优惠政策,让利引资。五年来,全县累计引进项目130个,引进县外资金17.8亿元。同时,该县严格执行《通道县影响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对不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有关规定、作风懈怠未在规定的工作时限完成任务等情形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同时,加大了对在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索、拿、卡、要和强拉强运、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滋事干扰、非法阻工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了人人关心项目建设、人人支持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围绕特色创品牌,让通道更宜游

  通道旅游资源具有分布全域性、结构立体性、主体民族性、品牌世界性的特点。抢抓“申世”机遇,突出“天下侗寨,世界通道”主题,打造“侗寨世界文化遗产、万佛山世界地质公园”名片,以侗族文化为核心,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神秘文化为辅衬,建设集观光、体验、休闲、养生、科研、会展共享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县上下对于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满怀信心。

  依托历史,打造红色旅游品牌。1934年12月12日,工农红军长征时,中共中央在通道召开了著名的“通道会议”。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实现了西进贵州的伟大战略转兵。“通道转兵”扭转的不只是兵运,更是中国革命的乾坤之运。一代伟人从这里重新崛起,新中国从这里走向成功。通道由此成为好运之道、希望之道、胜利之道。通道已被命名为革命老区县,列入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湖南30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地名列全国第二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名录。

  依托民俗,打造民族旅游品牌。通道地处侗族聚居的腹心地带,是侗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侗族文化遗产保存得真实完整的区域之一。境内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侗族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星罗棋布,规模宏大。目前,拥有马田鼓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14个点;有侗锦织造技艺、侗族芦笙、侗戏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3人,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唯一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近年来,该县积极保护、挖掘、传承和发展侗民族文化,重点做好侗族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创建世界级文化品牌,抢占世界文化高地;同时,大力实施“文化再造”工程,对县城进行文化包装,对侗寨进行民族风貌还原,把绚丽多姿的侗民族文化打造成迷人的风景。

  依托生态,打造绿色旅游品牌。该县境内“林海莽莽、曲径通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为湖南省树种类源最多的县份,被誉为天然的“生态氧吧”,也是地球为数不多的“绿肺”之一。近年来,该县依托生态,重点打造了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中国四大峰林之一、国家自然遗产、国家4A景区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国家3A景区、“南国第一漂”龙底漂流等绿色旅游品牌。目前,正积极将万佛山丹霞峰林景区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

  依托桂林,走旅游区域化发展道路。近年来,该县坚持“眼光向南,向南发展”的理念,走出了一条旅游区域化发展之路,依托紧靠桂林国际旅游名城和桂林至张家界中转站的地缘优势,立足原生态民族风情和原生态自然资源与桂林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和景点的差异性条件,着眼构建和扩大无障碍旅游区,积极主动与桂林对接,着力实施差异化发展,致力打造民俗生态旅游精品,使通道成为三省(区)交界旅游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迅速挤身大桂林旅游圈,成为大桂林旅游圈旅游产品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差异性产品。同时,该县积极探索旅游市场开发区域协作外包经营模式,建立市场开发、游客引进外包委托奖励优惠机制,逐步扩大与怀化、长株潭、桂林、柳州等重点客源市场的互动合作,实现区域旅游的客源互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互利共赢。目前,与桂林建立了客源引进奖励机制,两地互设旅游办事经营机构,与桂林百余家旅行社和三星级以上宾馆旅游部形成了长期稳定营销合作关系;与桂林、龙胜、三江等地,建立了大桂林原生态风情节庆合作长效机制,组成了区域旅游联合体。据统计,五年来,该县共接待游客214.6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4亿元。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李勇军 李庆林 肖红军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