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通道侗族自治县创建湖南省旅游强县工作情况汇报
2013-04-17 07:19:57 字号:

  通道侗族自治县创建湖南省旅游强县

  工作情况汇报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通道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处于桂林和张家界两大旅游圈的叠合辐射区,是三省(区)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中继点,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是我国大西南腹地通江达海的重要门户和对接两广的桥头堡。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有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1.3%,其中侗族人口占78.3%,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旅游强省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发展战略,以打造“中国侗族风情休闲旅游名县”为目标,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湖南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全县旅游产业得到飞速发展,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一、立足大资源,实施大战略

  通道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5%,属地球仅剩三块“绿肺”的一部分,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有天然的“生态大氧吧”之美誉。境内有168平方公里的万佛山丹霞地貌奇观、宏门冲原始森林、恩戈亚热带沟谷雨林、麒麟谷、梨子界、九龙潭瀑布群落等自然景观。二是民族风情古朴浓郁。通道是全国侗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最原生态的地区。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在通道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鼓楼、寨门、风雨桥被誉为侗族建筑的“三宝”,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7处15个点、省级重点文保单位7处;侗锦、侗帕、侗带等侗族织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侗族芦笙艺术文化享誉全国乃至世界,侗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礼仪文化古朴淳雅、多彩多姿。三是红色文化影响深远。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恭城书院召开了临时紧急会议即“通道会议”,实现了西进入黔的战略转移,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从这里重新崛起。四是神秘“再生”不解之迷。在坪阳乡,存在着知晓前世今生的神秘“再生人”现象,有记载的就有100多例,魏小安等社科院专家曾来考察并下结论说,“再生人现象不管信与不信,它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总之,一进入通道境内,到处都是碧水青山蓝天,到处都是侗寨人文景观,全县都是旅游景区。生态的自然景观、民族的侗文化资源、红色的通道转兵、神秘的再生人现象构成了通道独特的、立体型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自1995年以来就确立了“旅游兴县”的大发展战略,全县上下在抓旅游产业发展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工作中始终保持“一个声音”,并且逐步形成了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兴产业、抓旅游就是促开放、抓旅游就是助转型、抓旅游就是树形象的“五大共识”。县委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每年对旅游工作都是高起点定位、高标准部署、高要求落实,推动“旅游兴县”战略不断以坚实的步伐迈进。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全县旅游景区建设不断提质、经营机制不断优化、产业配套不断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现已拥有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万佛山丹霞地貌国家自然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国家级4 A景区1处(万佛山景区)、3A景区2处(皇都侗文化村、龙底生态漂流景区)、2A景区1处(独岩民俗风情园),以及被评为“新潇湘八景”的侗族风情,列入中国15个景观村落的芋头侗寨,列入中国8个经典村落景观的皇都普修桥,红色圣地恭城书院,及以坪坦、芋头古侗寨为代表的百里侗文化长廊。201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5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56亿元,占GDP份额的33.4%。

  二、谋求大突破,争创大品牌

  过来由于思想观念和交通瓶颈制约,通道旅游的知名度不高、品牌不响,给我们营销推介和市场拓展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此,县委、政府积极在旅游定位、发展思路、规划制定和具体行动上谋求大突破,以争创大品牌带动大发展。一是在定位上求突破。提出了“天下侗寨,世界通道”的形象定位,致力于把通道侗乡建成侗族风情世界旅游目的地,建成桂林至张家界、广州至贵阳黄金旅游线路重要的中继点,建成怀化对接国际旅游市场重要的桥头堡,致力于把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是思路上求突破。提出了旅游产业发展“1356”计划,即争创1个品牌,就是争创全国旅游强县;打造3张名片,就是侗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万佛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夯实5项基础,就是完善景区托管基本经营模式、加快建设旅游星级宾馆等基础接待设施、做活系列节庆基本活动、加强导游等旅游工作基本队伍建设、推进侗寨风貌环境整治基础工程;提质6大景区,就是提质万佛山景区、龙底生态景区、百里侗文化长廊景区、通道转兵纪念地景区、再生人现象坪阳景区,并把县城当作5A级景区来规划建设。三是在规划上求突破。邀请了魏小安、叶文智等知名旅游专家和来也公司等研究机构,高端策划我县旅游开发蓝图。以超前的理念高标准编制完成了《通道县旅游总体规划》、《湖南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万佛山景区、将军岩景点控制性规划》、《皇都侗寨修建性详细规划》、《芋头古侗寨控制性详细规划》、《通道县双江河两岸详细规划》,制定了《通道县民族建筑风貌管理暂行办法》,编撰上报了《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谋划了《县城5A景区建设规划》,提出了打造“侗文化特色山水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完成了一江两岸、三大公园、芦笙广场、城市灯光亮化等景观规划,大部分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四是行动上求突破。积极推进了万佛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扎实做好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现已成功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积极开展万佛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前期工作取得良好进展;积极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有望年底申报成功;积极推进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交通管理模范城和5A景区县城“四城同创”工作,特色旅游城镇逐步形成。这些世界级、国家级大品牌的申报过程和申报结果都将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并成为我县旅游腾飞的“翅膀“。

  三、坚持大手笔,推进大跨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大投入推动大发展的理念,积极整合全县有限的财力资源,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为我县创建省旅游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三年来,我县累计投入旅游项目建设资金10亿余元,使全县旅游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一是谋划旅游大项目。先后谋划了万佛山景区建设、龙底生态景区提质、皇都侗文化村提质、芋头古侗寨建设、百里侗文化长廊建设、通道转兵纪念地、独岩民俗风情园、县城建筑侗族风貌改造、县游客集散中心、芦笙广场、侗族风情特色产品商业街、星级宾馆建设、县城夜景亮化工程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总投资达30余亿元。现在已经完成提质升级万佛山主峰景区、龙底生态漂流景区、皇都侗文化村、芋头古侗寨、坪坦侗寨等重点景区(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县城风貌改造一、二、三期工程已经完成,现正启动第四期工程;万佛山总大门、百里侗文化长廊总大门已完成征地,即将启动建设;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地景区将于年内完工。二是畅通旅游大交通。全力推进了包茂高速公路通道段和209国道的改造升级,实现了交通大动脉的畅通;县城至万佛山景区、临口至龙底、岩湾至百灵、岩湾至江寨、临口山溪至菁芜州镇寨头堡等5条贯穿景区的旅游公路完工通车;菁芜洲至杉木桥公路顺利动工,县城双江至坪坦高步公路即将启动。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为游客进得来、游得畅创造了条件。三是完善旅游大配套。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了星级宾馆的新建及提质升级,目前教育宾馆、通道宾馆正按三星级标准整改升级,锦江宾馆、逸品华熙、侗乡水岸、时代宾馆等四星宾馆和民族三星宾馆已经开工建设;积极制定实施鼓励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建设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2个,星级农庄11家,特色侗家乐旅馆45家;在县城老汽车站建设县级多功能游客服务中心并已投入使用;扶持了牛百岁、惠龙兔业、楚源食品、有嚼头食品、峒王酒等省级龙头企业,获得了2个省级著名商标;侗锦获得国家非遗保护性生产示范基地;新增了侗妹特产、万佛山珍2家大型旅游购物点;完成“侗乡风情”特色产品商业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国(省)道、县道及景区点旅游标识标牌的建设已完工,县城及景区(点)停车场和公厕已投入使用。四是优化旅游大环境。积极开展“平安景区”创建工作,健全了游客投诉处理机制;率先实施城乡清洁卫生工程,广泛开展农村“三清五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被评为湖南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扎实推进“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实施了景区绿化及铁路沿线、209国道、221省道、百里侗文化长廊“四条彩带”建设项目,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制定出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旅游资源保护联动管理体系,切实加强了景区建筑景观风貌的保护和修缮管理,使我县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实现了制度化。

  四、推进大协作,融入大市场

  通道地处张家界和桂林两大旅游胜地的叠合辐射区,借助两地的影响力,打造黄金中继点,融入两大旅游圈,是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为此,县委、政府积极加强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建立区域协作机制,为有效对接桂林、张家界两大旅游圈和融入全国乃至国际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健全经营机制。积极围绕经营抓旅游,确立了“市场化经营、公司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实行建设与经营并举,招商引资与自主经营并重,保护与开发并行,组建了哆嘎哆吔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市场机制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和景区开发经营,建立健全景区群众利益分配机制;完成龙底漂流景区改制,全县旅游景区“一盘棋”的经营管理模式形成。二是探索委托经营。我们与中惠旅公司签了旅游景区景点托管经营协议,将万佛山、龙底漂流、皇都侗文化村、芋头古侗寨等景区(点)委托中惠旅进行经营,充分利用中惠旅专业的团队、专门的网络,加强对县内景区景点的营销推介,以提高旅游人气指数,加速我县旅游与市场的对接。三是加强区域协作。我们主动加强与桂林、张家界旅游合作,引进了全国百强旅行社——桂林桂海国际旅游社,积极参加两地举办的国际旅游博览会,建立了湘桂两省区四市四县旅游桂湘原生态风情节联合举办机制,举办了首届桂湘原生态风情节,实行营销联动、客源互送、市场共建、信息共享。设立了驻桂林办事处,与桂林百余家旅行社和三星级以上宾馆旅游部构建了长期合作关系,制作了桂林国际机场登机牌通道旅游宣传广告,融入桂林旅游圈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推进项目合作。通过引进有实力、懂经营的开发商对尚未开发的景区景点进行投资包装,然后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共同经营受益。

  五、凝聚大合力,建设大产业

  旅游是一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产业。我县坚持从整体上谋划全县旅游发展一盘棋,积极凝聚全县各方力量,努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强县创建各项工作,倾力打造通道旅游精品,逐步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齐心协力、社会协同推进”的格局。一是凝聚领导合力。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格局。同时,将旅游工作特别是强县创建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题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发展难题。县里每年召开高规格的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设立旅游专项资金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把旅游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此外,积极争取人大、政协支持,形成了党政重视、政府主抓、部门配合、各界参与的强大合力。二是凝聚政策合力。积极探索项目建设、旅游经营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政策引导拓宽融资渠道,以奖励措施激活旅游市场。出台了《关于加快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的暂行规定》、《通道侗族自治县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通道侗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扶持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关于鼓励建设星级宾馆(酒店)的暂行办法》及其补充规定等政策文件,促进了全县旅游基本要素的有效构建和提升。目前,在这些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全县旅游招商引资风生水起,星级宾馆建设如火如荼,旅游商品开发日渐丰富,群众参与经营激情高涨,大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十分看好。三是凝聚行业合力。为规范旅游秩序,多次组织旅游企业召开座谈会,进一步理顺我县旅游行业内部发展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模式。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积极开展机关人员兼职导游培训和星级宾馆负责人、旅游星级饭店经理岗位培训。近两年来,举办了从业导游员和机关干部兼职导游员培训班5期、星级宾馆从业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600余人。四是凝聚外部合力。我们筹划举办了中国芦笙艺术节、中国侗族民歌节、湘桂黔民族旅游商品博览会、大戊梁歌会等节庆活动,开展了通道十大景点评选、金牌导游大赛、全国原创旅游歌曲征集大赛、优秀导游词征文、万佛山·侗寨全国摄影大展、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活动周等旅游主题活动;与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旅游卫视、《潇湘晨报》、《今日女报》、怀化电视台、《桂林晚报》、《南国早报》、广铁集团编辑部等媒体建立了营销合作关系,成功引进中央台4台《远方的家》、中央7台《乡土》、台湾中天电视台《台湾脚逛大陆》等栏目组到我县进行专题宣传报道;拍摄了《那山那人那狗》、《通道转兵》、《我们的桑嘎》、《罗荣桓元帅》、《爱河流淌一支歌》等多部影视作品,制作发行了音乐电视《美丽的通道我的家》、《侗乡恋歌》、《神秘的万佛山》、《诗画万佛山》等。通过这些活动、媒体和影视作品的有力宣传推介,通道旅游的美誉度、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五是凝聚民间合力。我们积极支持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民间文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广泛进行宣传动员,鼓励开展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关心旅游事业、支持旅游发展、参与旅游发展。

  通道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令人瞩目、令人振奋的,同时我们也深深知道,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和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实现我们预定的旅游发展目标还任重道远。虽然前面的道路仍然艰难曲折,但是展望未来,我们仍然信心满满。随着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和包茂高速通车、60周年县庆、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合作开发及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万佛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的推进,我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五大共识”,坚定抓好旅游发展的信心,继续贯彻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发展战略,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通道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