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似春风化雨,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沐浴着人们的心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再次奏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强音!在人大工作中,要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做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篇文章,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加强自身建设,夯实监督基础
人是最活跃、最革命、最积极的因素,人的问题解决了,就能为人大工作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不竭动力。在践行群众路线工作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观念,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三个方面作文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强化思想建设,筑牢工作基础。思想决定方向,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大前题下,深刻认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深入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按照其方法和原则“照镜子,正衣冠”,发现思想上的不足,进行彻底的“洗脑”,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方法,进一步坚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信念,提高“依法履职,为民服务”的意识。
强化作风建设,把握工作关键。作风决定方向,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大前提下,深刻认识“四风”对人大工作的危害,自觉转变工作作风;认清“四风”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冲击和破坏,以此“洗洗澡,治治病”,切实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背起行囊下基层,放下鼠标接地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示实实在在的转变,进一步坚定“为民务实”的信念,提高“清廉从政”的意识。
强化能力建设,突破工作重点。能力决定成败,在加强自身建设工作中,始终将能力建设贯穿其中。在服务能力上做到日常接访热情周到、组织“三会”细心周密、联系代表依法规范;在调研能力上做到深入基层征求意见、深入群众倾听民意、深入现场收集信息;在监督能力上做到依法审议促事业发展、依法评议促工作规范、依法问效促效果强化。进一步坚定“想干事,能干事”的信念,提高“干成事,不出事”的意识。
“一切依靠群众”开展代表工作,畅通代言渠道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上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因其植根于群众,来源广泛,能有效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是沟通党群关系、政企关系、人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人大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一切依靠群众”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代表工作应重在突出代表建设、代表履职两个基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党的群众路线中的生力军作用。
加强代表建设提高履职水平。人大代表在以往的履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向代表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结合人大代表队伍在履职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着力在大局意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走访代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加强代表建设。大局意识的培养重在引导代表抛开个人和局部利益,立足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着眼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度履职行权;扎实开展联系群众活动,要求代表深入群众联系选民,倾听来自最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扎实开展代表述职活动,自觉接受选民监督,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成为自觉行动;优化走访代表方式,将集中走访与个别走访有机结合,通报常委会履职情况,送发学习资料,指导代表在实践中围绕全县工作重点依法开展人大监督。
依法履行代表职责促进民生保障。保障民生是人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人大代表要主动参加各项履职活动,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在参加会议期间,以议案、建议、批评的方式向大会提出反映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所需、所急、所盼,寻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解决好、落实好、实现好群众诉求;在参加代表视察过程中,发现经济社会中与民生建设相抵触的事项,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解决,保障民生民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参加评议部门工作、专项工作调查、列席常委会会议等活动中,事先根据相关主题走访群众,征求群众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在活动过程中将群众的意见表达出来,为常委会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提供参考,促使党委政府充分考虑民生需求,从而对相关工作部署作出调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监督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依法监督是人大工作的永恒主题。按照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在开展人大监督工作中,以服务群众发展为主线,解决群众需求为动力,维护群众权益为目标,监督主题确定充分考虑群众意愿,监督过程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实现人大监督主题从群众中来,人大监督过程到群众中去。
“监督主题从群众中来”。服务群众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人大监督的目标之一。根据这一目标,我们监督什么,要充分听取群众呼声,监督什么群众说了算。首先要围绕全县发展战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是我县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人大监督要听取群众在旅游、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呼声,针对生态、旅游涉及的生态公益林保护、侗族村寨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行使地方立法权、开展人大监督,促使实施发展战略与群众得实惠有机结合,享受生态、旅游发展成果。其次要解决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群众需求什么人大就监督什么,广开言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甄别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针对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依法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相关事项的工作报告,依法提出审议意见,积极向党委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党委就相关事宜决策提供参考。再次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选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开展监督,促进国家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选择住房公积金、村组织公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等事项开展监督,将涉及面广、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监督好,推进相关部门和单位将国家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大监督到群众中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开展人大监督的重要途径。一是深入基层。“背起行囊下基层,放下鼠标接地气”,派出调查小组通过座谈、问卷调查、走访群众,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将最基层的群众意见收集上来,将最基层的群众诉求反应上来,将最基层存在的问题反馈上来,为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当好参谋。二是提出建议。调查的目的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从而促进“一府两院”及其组成部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在组织对相关工作开展调查后,要侧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群众意愿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会议提出审议意见提供参考。三是科学评价。将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人大监督效果的唯一标准。建立健全群众反馈机制,听取群众对相关单位在落实人大监督意见的评价,让群众投票、打分,督促相关单位将群众的事项办实、办好。对群众不满意的意见,打回重新办理、落实,抓一件成一件,切实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群众满意率。
人大监督从群众利益出发,努力作好践行群众路线中的三篇文章,将群众满意作为评价监督效果的唯一标准,依法行使人大职权,满怀为民之情,维护群众权益,畅通代言渠道,促进党群、政企、群众的关系融洽,浇灌和谐社会之花的美丽绽放。(作者系通道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张海浪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2014/06/17/834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