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新闻网讯:康熙二十三年(1684)和嘉庆十七年(1813)修编的《通道县志》,至今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经过县档案局数年的精心断句、加标点和校勘,近日完成了27万字的译注初稿工作。
据了解,康熙二十三年县志始修于康熙二十三年,是年成书付梓,刊竟问世,记事止于二十一年。正文为上、下两卷,二十四目,附四目,约三万字,为首创通道县志,现藏于北京档案馆。嘉庆十七年通道县志始修于清嘉庆十七年,嘉庆二十年付梓,记事亦止于是年。正文分十门六十八目,约十二万字。有县境全图。是志记人物掌故较详。土产目载谷蔬花果、草木竹药、禽兽虫磷等凡三百四十余种;灾异目记自明正德十四年(1519)迄嘉庆十七年间的旱涝、病疫、地震、冰雹等自然灾害,保存和提供了一方史料,现藏于南京档案馆。
针对老志为文言文且无标点符号等因素带来阅读不便的问题,县档案局组织人员并听取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将两本县志手抄本中的繁体字全部转化为简体字,并作断句、加标点和校勘,对较为生僻的字词还予以注音和释义,并将不易读懂和理解的篇章译为白话文。历时近3年进行电子照排、修整补缺和手工录入排版,经多次修改终成定稿。
两本《通道县志》译注初稿完成给通道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审视现实、规划未来的机会,不仅能理通道县的历史沿革,区别鉴定一些基本事实的真伪,形成独特的厚重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广大读者群知晓历史真相、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提供第一手真实文献资料。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肖国梁 杨弘偃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2014/07/04/834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