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阳镇人民政府党委书记 杨庆恒
旅游产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复合性产业。积极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互动与整合,可以形成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互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产业做为发展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县在旅游开发上投入不断增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县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但从我县及周边旅游大环境来看,我县旅游产业与周边广西三江县和贵州黎平县存在很大的趋同性,而且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相对较慢,投入不足,与周边地区县旅游相比亮点和特色不够明显和突出。如何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业,关键在于找准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可行的旅游产业发展路子。做为通道这样一个农业县来说,应在突出我县当前生态旅游、民族旅游、红色旅游三大特色的同时,积极将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形成支撑和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强有动力。
一、我县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县,二、三产业滞后,农业是我县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其他产业的支撑。我县做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最大优势是生态的优势,在我县的旅游产业中,生态旅游也是我县的一大旅游特色,将我县旅游产业与农业产业捆绑互动开发,建立两大产业间的以农业促进旅游,以旅游拉动农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使旅游与农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完全符合我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
(一)发展我县经济必须做大做强农业、旅游两大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我县在第二产业因地理区位和历史原因发展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一、第三产业是必然的选择。而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低下,在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上动力不足,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而在我县第三产业中,旅游产业也初显规模,所以大力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是我县发展壮大旅游业的有效途径。旅游业是高投入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进行宣传推介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我县做为老、少、边、穷的国扶县,旅游开发的高投入困难很大,这也是影响我县旅游的重要原因。将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把当前我旅游产业的生态、民族、红色三大特色与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庄、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等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效应,降低开发成本,是发展壮大我县旅游业的有效途径。
(三)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可以实现旅游和农业两大产业的双赢。农业产业化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庄、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等农业产业,可以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效率,促进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向纵深延伸,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我县旅游业来说,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可以丰富我县旅游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多元的旅游格局,增强我县旅游的竞争力。
二、我县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的优势
(一)生态优势。生态资源丰富,农业污染少,是我县旅游和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我县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的契合点。独特的生态资源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与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加之我县旅游与农业产业都还处在初期开发阶段,有利于旅游和农业产业互动开发的策划和运作,减少两大产业在融合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可以降低互动开发的成本。
(二)特色优势。特产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有一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景点如万佛山地质公园、陇底漂流、恭城书院及侗族“三宝”鼓楼、寨门、风雨桥等;特色农产品有油茶,生姜、木耳及侗族特色食品腌鱼腌肉、苦酒等。这些特色景点与农产品可以成为我县进行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的重要载体。
(三)基础优势。一是我县旅游业初具规模,旅游氛围渐浓,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今后旅游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有大面积的农田和山林可以用于农业产业化开发;三是随着我县农村道路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村的交通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结合遍布于全县各地的旅游景点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庄(农家乐)有很好的前景。
(四)区位优势。我县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桂林与张家界两大旅游名胜区之间。随着包茂高速建设的不断推进和209国道怀通公里改造完成,我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旅游和农业产业将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不断增加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为我县旅游与农业产业的互动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三、我县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的对策思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旅游与农业互动开发在通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整个通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上下齐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两大产业互动开发的调研和探讨。做好互动开发项目的认证和申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地推进实施,促进互动开发尽快得到落实。
(二)注重结合我县当前旅游和农业产业特点,进行旅游与农业产业的互动开发。将我县生态旅游与观光农业、生态农庄互动开发,对景区、景点周围合理规划观光农业区和生态农庄,做到景区、景点与观光农业的互动整合。如万佛山景区发展观光农业,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充分发挥农田在冬季的闲置作用,统一种植观光作物油菜、萝卜和牧草等,丰富景区景观内容,提升景区影响力;将我县民族旅游与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互动开发,结合民族旅游特色,强化品牌意识,重点开发一批自主品牌的农产品,建立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引进先进食品加工技术开发腌鱼腌肉、米酒和茶油等民族食品,大力扶持特色食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通过互动开发带动我县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强农村村寨的村容村貌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卫生工程和“三边”绿化,美化旅游环境,提高群众旅游意识和参与农家乐和休闲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发展具有侗族特色的农家乐和休闲农业。
(三)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全方位推进旅游与农业产业的互动开发。要做到合理布局,整体规划、项目推进。结合我县当前旅游三大特色,建设一批互动开发项目,将分布于全县的各景点连成片,形成相应的旅游带和农业产业带。如通过开发观光农业、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项目,把东部万佛山—陇底—玉带河—独岩风情园各景区、景点连成生态旅游带;通过开发民族特色农家乐和侗族特色食品原料基地等项目,丰富中部百里侗文化长廊的旅游内容,建成民族风情旅游带;通过开发县溪水库资源和播阳西瓜、腌鱼腌肉等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项目,增加北部红色旅游内涵,形成红色旅游带。逐渐实现四面开花,形成一天看不完的旅游业态。
(四)改革机制,强化保障,促进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健全旅游与农业互动开发的管理机制,形成互动开发的合力。成立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解决互动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要进一步统筹协调,理顺管理机制,明确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过程中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与旅游部门的权力和职责,使管理效应达到最大化。规划、建设、土地等部门要积极参与,大胆探索,努力突破政策瓶颈,为旅游与农业产业互动开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建立灵活的投融资机制,保障互动开发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将旅游开发投入和农业开发投入向两大产业互动开发项目倾斜,在互动开发招商引资上给予税收等政策支持,注重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互动开发,营造宽松、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三是建立互动开发的激励机制。通过补贴、奖励等激励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互动开发的积极性,形成旅游与农业互动开发的浓厚氛围。
旅游与农业产业的互动开发,能有效解决我县旅游与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两大产业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是我县发展壮大旅游业乃至县域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实现“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的有力举措,将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杨庆恒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2015/01/04/834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