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新闻网讯:意识形态,无论就其复杂性,还是其独特的社会作用来说,人民都不能忽略或者轻视它。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应该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导致了广大的党员和人民群众意识形态模糊不清的状态出现。而基层公务员作为党和政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他们的意识形态建设可以直接影响到我党执政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进行,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成员来源复杂,审核忽视
不知从何时开始,“公务员热”悄然从我国兴起。无论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还是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打拼了几年但并未实现理想的年轻人,甚至包括了许多本身具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的企事业单位成员都对公务员招考趋之若鹜。由于公务员招考有着明确的年龄要求,所以这一批年轻人其实都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第一批逐渐成长起来的栋梁之才。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并没有老一辈们那么明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他们并不是那么的肯定在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无论是刚刚从象牙塔离开的学生,还是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熔炼了几年的年轻人,他们所思考的最主要的仍然是如何生存,如何能够生活得更好的问题,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自身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他们是党和政府基层公务员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意识形态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基层公务员这个大队伍的意识形态建设。其实报考公务员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其中肯定不乏有志之士,也肯定不缺在自身意识形态领域做得比较好的人才,但是我国的公务员招录程序确忽略了这一点。无论是笔试中的行测、申论还是多对一的面试,招录机关重视的都是考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写作能力、应对能力和处事思路,当然也有一小部分道德的观察,极少涉及到意识形态的考察。因此,通过这样考察过来的公务员,即使能力再强,他也未必能够成为党和政府需要的人才,因为如果他的意识形态如果不能和我党相一致,如何能够理解党政府的的立党宗旨和执政基础。
二、自身定位
基层公务员是党和政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按照党的唯一宗旨“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基层公务员应该如履薄冰,积极加强自身建设,热心为人民服务,但是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公务员在对待工作中接触的广大群众,大部分都有着一种优越感,只不过随着人的不同那种优越感的强弱程度不同而已。正是这种优越感导致了很多基层公务员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我国几千年来封建主义思想在作祟。在封建主义时期,遵循的是“官尊民卑”的原则,官员掌握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死大权,在官员面前,老百姓永远都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们虽然彻底推翻了封建主义,但是还是有很多封建主义的思想在民间根深蒂固,无法彻底消除。现在的公务员自认为是官,前来办事的群众自认为是民,所以自觉的就分成了上下关系,导致公务员形成了优越感。二是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所致。每个公务员手中都或多或少的掌握着一点权力,这些权力在不需要的人眼中或许不起眼,但是在需要的人那里却异常重要。或许公务员的钢笔一划,红章一盖,就能够解决困扰已久的大难题,所以一般的群众对公务员的态度总是恭恭敬敬的,使公务员产生优越感。殊不知,无论谁的权力,本就是人们赋予的。三是公务员的文化程度较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数占了大部分,而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对象其实大部分都是农民。因此在文化程度和仪表谈吐上,公务员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自身定位不准,从表面上看只是个人问题,但实际上是整个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有着或多或少的客观原因,但其主观原因都是基层公务员本身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理解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基础是人民的深刻含义。
三、精神文明需求无法满足
由于基层公务员面向的是广大群众,其中大部分都扎根于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娱乐方式单一,在我省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再加上作为公务员对各类应酬均是疲于应付,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释放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这直接导致了在基层公务员队伍中很难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工作,更会忽视掉自身的意识形态的建设,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疲于应付各项任务。
作为基层公务员,无论是外界客观原因或者是自己的主观思想,都很少能够自己单独主动的去为群众做什么事,大部分工作都是接下上级下发的各项任务或者是进行单位的主要任务的一些细节。因此,基层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就和上级下达的任务的质量有关。如果上级下达的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能够很好的完成的,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任务,作为基层公务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会渐渐完成思想的转变。但是如果上级下达的任务只是通过臆想而不符合实际的面子工程或者是政绩工程等,基层公务员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就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宗旨发生怀疑,最终会导致无论什么任务都是以应付为主,得过且过。除以上的几个问题之外,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意识形态建设中还存在其他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就是群众、上级和公务员自身。无论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改变基层公务员的思想状态,这对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不利的。通过对基层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对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有以下建议:
(一)政府加大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公务员能够进行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各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单位成员的兴趣开展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环境,增强公务员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二)领导引起重视,在加强领导自身意识形态建设的同时,要以各种方式对单位职工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同时鼓励基层干部多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家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我国的各类法律法规的理解,帮助他们正确地找好自己的定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门槛。在对新进公务员进行考核时增添对意识形态的考察,可以在面试时通过心理测试的方式进行,对那些完全自私冷漠的人需要进行慎重考虑。
(四)进行全民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特别要侧重于广大农村的农民。要多进行党的路线政策的宣传,使群众理解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和执政基础是人民这些概念,从而逐步降低对官员的畏惧感,能够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接触。
(五)上级机构在下达任务时虚慎之又慎,在本身的任务需求之外,必须考虑到下级机构操作的实际可能性以及任务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工作,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从细节上逐渐的进行改变,这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始终占据指导地位。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杨臻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2015/06/08/834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