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舌尖上的侗家“四奇”
2015-09-11 16:03:25 字号:

  侗族饮食文化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传统,如“侗不离酸”、“侗不离鱼”的饮食习惯,食油茶、糯米饭和“腊也”(合拢宴)的食风,无不反映出侗族饮食文化的民族特点。

  侗家人热情好客,每逢过节、请客,餐桌上总少不了这么几样菜:

  生鱼片

  生鱼片由草鱼去鳞除刺后切成非常薄的片,用生茶油腌制,然后用侗族传统腌制的酸菜汤腌制,配上酸菜、紫苏、鱼腥 草、花生沫等香料。

  

 

  酸汤

  有坛制品和桶制品之分。坛制的酸食有酸汤、虾酱、盐菜、槽辣等等。酸汤是以淘米水存于坛内放置火边酿制而成,主要用以煮鱼虾、蔬菜等。犹以酸汤鱼为佳。

  

 

  腌鱼和腌肉

  腌鱼的制作是将鱼剖腹,去掉内脏,撒以盐粉,将糯米饭和辣椒粉加水拌之成糟,与鱼一同放入木桶之中,桶底垫糟,糟上放鱼,鱼上加糟,上盖阔叶、草圈,并以岩石重压,然后灌以清水复面,使之与空气隔绝,一年后即可取出食用。有久腌达一二十年者,视为珍品。制作腌肉是将肉切成薄片,制法与酉奄鱼相同,但腌肉品种较多,如腌猪肉、腌鸟肉等等。居住在山野的侗族人家对冬季过境的各种鸟类,捕获甚多,以致有些人家食之不尽,将其存于桶中制成腌菜,其中鹌鹑味道最佳。

  

 

  刨汤肉

  将瘦肉烧八九成熟,拌以糟血和辣椒粉、姜、葱蒜等作料制作,刨汤肉不但味美,且有清肺防病的作用。

  

 

  牛瘪

  是取牛胃里的未消化的草汁合瘦肉加作料于锅内炒熟即成。牛瘪肉吸收百草溶剂,具有药效作用。这两种菜肴,不仅是部分侗家的嗜食,也是侗乡定居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桌上佳肴。

  

 

  侗族的饮食文化自成一体,大致可用"杂"(膳食结构)、"酸"(口味嗜好)、"欢"(筵宴氛围)三个字来概括。在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神奇的内容。

  总结为四奇:

  一奇:杂异的食源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饭以米饭为主体。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剽香"之说。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食源广博而异杂。

  

 

  二奇:无菜不酸

  侗族嗜好酸味,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他们自己亦称:"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在侗家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说法。这些酸味菜的特色是:

  (1)用料范围广。猪、牛、鸡、鸭、鱼虾、白菜、黄瓜、竹笋、萝卜、蒜苗、木姜、葱头、芋头…,皆可入坛腌醅。

  (2)腌制方法巧。先制浆水,加盐煮沸,下原料续煮,装泡菜坛,拌上酒精和芝麻、黄豆粉,密封深埋。

  (3)保存时间长。腌菜可放2年,腌鸡鸭可放3~5年,腌肉可放5~10年,腌鱼可放20~30年,非有大庆大典不开坛。侗家盛宴,碗碗见酸,而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寨酸鱼全席",世所罕见。

  

 

  三奇:欢腾的宴席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最有特色的要数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拦路酒"了。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在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入座后又是换酒"交杯",邻居或自动前来陪客,或将客人请到自己家中,或"凑份子"在鼓楼中共同宴请,不分彼此.酒席上还有"鸡头献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拢饭"、"喝转转酒"等规矩,欢中有礼.文质彬彬。清人诗云:"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酸鱼糯饭常留客.染齿无劳借箸功。"正是侗寨欢宴宾客生动情景的写照。

  

 

  四奇:谢厨师

  侗族人敬重厨师也是其饮食文化中一个奇特的内容,在许多宴席上客人与厨师都要对唱,互相致谢。如一首《谢厨歌》就是这样唱道:"厨师师傅常操心,睡半夜来起五更,坐了几多冷板凳,烧手烫脚费精神。扣肉堆成鲤鱼背,萝卜切成绣花针,内杂小炒加木耳,猪脚清炖拌香葱,蛋调面粉做酥肉,蜂糖小米做粉蒸。巧手办出十样锦,艺高算得第一名,吃在口里生百味,多谢厨师一片心。"

  侗族的饮食禁忌主要是:不可坐在门坎上吃饭,忌讳看别人吃东西;正月初一不生火;祭祀期间不许外人入寨;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鱼虾不限等。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杨良东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