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来源于人民,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联系代表和选民,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化解民忧,改善民生,是新形势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外地代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县人大常委会与代表联系、代表与群众联系的“双联”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我们立足县情,建立和完善“双联”制度,强化联系活动,人大代表整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代表工作收效显著,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
一、创新联系代表方式与方法,不断增强常委会工作活力
人大代表是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的主体,是人大工作贴近群众、贯彻党的政策和方针的体现者和落实者,只有代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人大常委会才能依法行使好职权,其监督水平和决策水平才得以提高。我县人大常委会十分注重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建立和完善联系制度,创新方式与方法,强化组织、服务、协助、引导代表职能,保障代表实现依法履职,从而增强常委会工作活力。
(一)坚持定期走访制度,和代表联谊联心。我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采取定期走访的方式联络人大代表,规定每年每人至少3次下基层走访代表,即结合年初的拜年慰问、年中的乡镇人大工作半年督查、年终的乡镇人大工作全年检查来安排集体走访代表,要求深入到代表工作的单位走访,到代表家中慰问,谈心交流,沟通感情。此外,坚持定期走访与临时走访相结合,常委会领导走访与一般工作人员走访相结合,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次数的走访,大量收集人大代表和基层民众的意见,为人大常委会民主决策奠定基础。定期走访表达了县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工作、学习、生活的关心和重视,拉近了常委会和代表的情感距离,达到了联谊联心的目的。
(二)坚持代表约见制度,让代表知情知政。根据代表法的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在视察时,有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的权力。我县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和支持代表视察及约见活动,常委会组成人员采取包片的形式协助代表的约见活动。通过约见活动,代表了解了相关单位的工作情况,让代表知情知政,增强了视察效果。该活动提升了代表撰写议案和建议的能力,提高了代表在人代会期间审议工作报告的水平。
(三)坚持代表交流制度,向代表问计问策。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组织数次规模不等的代表座谈会,这些座谈会大多安排在代表视察、代表评议、代表述职、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代表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的活动中,在座谈交流中,常委会的同志和代表就代表们的工作心得和履职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交流,向代表征询相关工作意见和看法,向代表问计问策。
(四)坚持结对联系制度,帮代表解难解困。我县县级以上代表有191名,为加强常委会与各级人大代表的密切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确定3至5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作为联系对象。常委会正副主任每人还联系1个乡镇,1个村,1个企业,1所学校。通过和基层代表及单位结对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尽其所能为基层代表和基层单位服务,努力为其办实事、办好事,尽力为其解难解困。
(五)坚持定日接待制度,与代表共谋共进。人大常委会是代表的“家”,代表有问题要找常委会反映,有困难找常委会帮助。为此,多年来,我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领导定日接待代表制度,规定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月有一天为接待代表日,轮流值班接待。同时,我县人大常委会努力把联工委打造成“代表之家”的“火塘”,基层代表喜欢有事没事到“家”来坐坐,坐在“火塘”边叙情聊天,交流感情。常委会领导及联工委的同志面对来访的代表,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坐,一杯茶水暖心,一颗诚心交流,一餐便饭招待”,主动、细致、热情地做好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在接访中,我们和代表既联谊,又联志,共谋共进人大工作。
(六)因地制宜设立平台,不拘形式联系群众。2014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立足本地实际,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全县开展创建工作,组织县、乡镇开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按县人大机关5万元、试点乡镇1万元的标准来追加创建经费,保障工作开展。县人大机关设立 “驻通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常委会帮助、指导菁芜洲镇、陇城镇完成了“县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试点建设,指导黄土乡盘寨村、县城城北居委会及城中居委会、县城市执法局、马龙乡完成了工作室的初步建设。基本做到了“六有”,即有牌子、有电脑、有办公桌椅、有办公用柜、有制度、有记录资料。2015年,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全县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创建工作,决定在去年试点基础上扩面开展,考虑撤乡并镇因素,决定在全县8个建制镇开展创建工作,每镇按2万元的标准划拨创建经费。县人大常委会已将此项工作列入2015年乡镇人大目标管理考核中,并已召开会议部署,要求各镇在6月底以前完成工作室的创建工作。
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建立,使代表职权“前移”,“无障碍”直面群众,为“零距离”沟通创造了便利条件。如县城城北居委会及城中居委会的主要领导本身是县或市人大代表,因其单位没有过多用房,其工作室就设在主要领导的办公室;在门外加挂“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牌子,公布代表姓名、照片、联系电话等资料,张贴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来办事的群众见到这些后,对代表更有信任感。很多群众到工作室反映一些来自基层的诉求,要求代表协助解决一些问题,一些矛盾纠纷在代表的协调下得以化解。
二、拓展联系选民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强代表履职实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这是新时期党对人大工作的要求和期望。近年来,我县各级人大代表,紧密联系原选区和选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广大选民办实事、办好事。
(一)以阵地建设为抓手,保障代表为民履职
近年来,我们努力创建县内各级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乡镇、村积极营造“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室配备桌椅等设施。代表活动室统一张贴县人大常委会联工委制作的代表小组活动、代表职责、联系选民、代表视察、代表述职等十一项制度。此外,还有代表活动计划、群众反映记事簿、代表档案簿、联系选民卡、落实意见卡等。代表活动室的设立,为代表联系选民提供场所,代表能够在该地接待选民,面商解决选民提出的问题,保障代表履职有序开展。
(二)以代表小组为单位,深入群众听取民意
按照“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我们一般按地域建立县内各级人大代表小组,明确代表小组正副组长。在乡镇,县级人大代表的组长由人大主席担任,副组长由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农村代表担任。将驻本地的上级代表划入本地代表小组,便于代表间联系、联络。代表小组组建以来,代表们深入原选区和选民,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以代表建议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了一批疑难问题。
(三)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主动为民排忧解难
今年来,我县人大常委会继续在各级人大代表中组织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以该活动为载体,强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献一策”、“为原选区进一言”、“为人民群众办一事”的“三个一”活动。
1、为经济社会发展献一策。代表们紧紧围绕党委决策的、政府实施的、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去年,在交通运输、农村危桥改造、重点工程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代表们提出28件的有份量、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2、为原选区进一言。县内各级人大代表密切与原选区选民的联系,关心原选区的各项建设,积极参加原选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就农村低保及五保户供养、教育资源配置、扶持就业、农村改厕、城乡饮水安全等方面向所在原选区提出了80多条合理化的建议,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3、为人民群众办一事。去年,代表们利用自己从事的职业、技术以及其他资源,深入基层接待、走访人民群众,为选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如陇城镇安乡村的县人大代表杨进光,在得知该镇石坪村三组缺少维修村级交通道路保坎资金时,掏出400元给村民买水泥。陇城镇双斗村村民杨某的小孩患重病,急需30余万元的治疗费,情急之下打电话给杨进光代表,杨进光代表放下家中农活,带杨某到县城多家单位联系救助事宜。在全县,像杨进光代表这样为选民办实事的事例不胜枚举。此外,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主动联系基层贫困家庭,帮助其分析致贫原因,主动给予技术或资金帮扶,给出脱贫点子,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
(四)以代表述职为形式,诚心接受选民监督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其地位、权利是人民授予、委托的,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近年来,我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内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代表述职活动。一般是在代表原选举单位(村)召开会议,由代表向选民述职,报告履职情况,与会选民当场对代表的履职情况给予评价,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然后与会选民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当场给予测评。会后,会议组织者将选民的意见及多方调查了解得到的情况进行综合,形成文字材料送交代表,由代表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整改。
来源:中国通道
作者:禹刚、陈石姑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2015/12/25/834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