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文化扶贫在通道 | 芦笙恋哥
2018-10-29 11:54:07 字号:

  没有任何一种乐曲能像芦笙那样使我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也没有任何一种乐器的诞生能有侗族芦笙那样醇厚的文化底蕴。

  艳阳高照,秋风送爽。我却一头扑进这漫山遍野浪涛起伏的滔天绿波,层林尽染,思绪随着颠簸在飞扬。道路狭窄如一条细线穿行在峰峦岭间,把层岭叠嶂的峰峦串联起来。负重的中巴车如在浩瀚的大海穿云破浪,一会跌入谷底,一会跃向峰顶,咆哮着艰难的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深处。路旁茂盛的野草和从茂密的森林空隙处伸出千姿百态的树枝,拍打着车身如浪涌“唰唰”作响。九拐八弯、曲径路陡。这些都不足以阻碍从大海深处破空而来的天籁之音牵引着我。

  牵引着我要去的地方叫做“双层”,就在这浪涛层叠的绿海深处,由原来的双拔村和三层村合并而来,两村各取一字,古老的侗寨便有了“双层”这个新的成员,顾名思义,村落处于高海拔、层层叠叠的大山皱褶里,四周墨绿起伏的层浪波涌连绵不绝而至,几乎要把它淹没。这个刚诞生不久的新名称似乎不足以涵盖古老悠久的侗寨。

  终于,那一条纤细不堪的道路在一座精致的寨门前戛然而止。拦门酒、迎宾鼓乐、侗寨飞霞、鼓楼流云,甚至,路旁的芭茅草也在秋天的深处摇曳着千般姿态万种风情,把我们这一拨文化扶贫的志愿者迎进寨门,古寨弥漫着秋收后稻香醉人的霞光。

  霞光里,隐约传来阵阵粗犷、豪迈、雄浑如穿越时空亘古而来的金戈铁马之声,集结号一般把迷失在醉人霞光里的人群牵引过去。演奏芦笙歌舞的是一群侗家“阿买”(女人),侗锦溢彩的头巾如流苏,精心绘制的侗装裙裾翩翩,芦笙的弦管上插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随着乐曲和灵动的脚步如片片云彩在舒展。从芦笙弦管里流泻而出的乐曲时而高亢激越,似嘹亮的号角在集结和呼唤朋辈,时而宛转悠扬,如泣如诉,如缕缕念慈在慈连绵不绝的情丝。

  相传,在远古的刀耕火种时代,侗人的先民在湘桂黔边界地区过着茹毛饮血的狩猎生活,男人外出打猎,女人在家抚育子孙。后来,附近的猎物越来越少,男人们狩猎追逐猎物越来越远,留守部落的就只剩下女人和老弱病残。趁着部落空虚,早已虎视眈眈的异族和毒虫猛兽对部落发动了攻击。为了保卫家园传承族裔,侗人共同的远祖“萨岁”动员留守部落的老弱妇幼积极防御应对。聪明机智的“萨岁”从高山之巅采来青青翠竹,制作成一种能发出自然界山呼海啸雷霆万钧的乐器,并把这种乐器叫做“芦笙”,“萨岁”教会了部落所有的人吹奏芦笙。每当夜晚降临,异族和毒虫猛兽发动侵略攻击的时候,“萨岁”就把部落的老弱妇幼都集中起来,严阵以待,燃起熊熊篝火,一声号令,吹响长长短短的芦笙。那高亢激越、雄浑嘹亮兼具粗犷、豪迈的声音,响彻云霄,穿透茫茫夜空向四处辐射,如吹响战斗的号角,呼唤在外狩猎的男人归来。伴随着部落人的呐喊助威,汇聚成一道能量巨大的声浪在夜空缠绕翻滚,摄人心魄,震慑得入侵者驻足不前,御敌于寨门之外。

  制作芦笙的原材料采自大自然的青青翠竹,按照音律的高亢激越、低沉浑厚,把发音的芦管做成长短结合,短的芦管只有数厘米,发出的音质清亮脆响,而音质雄浑的芦管可达数米之长,演奏时巍峨矗立于舞台中央,威风凛凛,雄霸江湖。是以,芦笙发出的声音聚天地之精华,飞禽鸟语婉转清越、走兽嘶鸣雷霆万钧,囊括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流水声等音响万象。古人把音律定义为“三音”,即“天籁、地籁、人籁”。巧合的是在侗语里面“籁”就是好的意思,或许,这就是侗人的共同祖母“萨岁”集结部落族群,奏响芦笙“天籁之音”御敌于寨门之外,以胜利者的姿态长啸一声“籁”的渊源吧!

  鼎沸的载歌载舞已经弥散在时空里,只有芦笙乐曲仍在秋色里余音缭绕,只有我和这个在芦笙队充作点缀的老人还沉溺在余音缭绕里。老人述说完这个关于芦笙诗意的传说,有些遗憾道;现在古寨里能够上台表演芦笙的就只有留守在家的女人们,还有几个和他一样酷爱芦笙的上了年纪的男人点饰其间。那些在舞台上演奏芦笙“阿买”(女人)们的男人为了改变落后面貌,甩掉贫困的帽子,大都去了大山外面打工挣钱养家。乍然一听,余音缭绕的乐曲隐约便是源源不绝的芦笙恋歌,如身畔叮咚作响的小溪水,漫过秋色,漫过侗寨的鼓楼福桥,漫过原野山岗,向着远方千里传情。

  祖母“萨岁”惊天地撼山岳的芦笙萧萧杀伐之声,早已尘封在远去的时空里。如今回旋在古老侗寨、福桥、鼓楼上空的芦笙歌舞热烈婉转、明亮欢快。婚嫁喜庆、生儿育女、新建华堂,侗家山寨人们喜悦欢庆的心情和表现方式就是演奏欢快的芦笙乐曲,跳起优美的芦笙舞蹈。一年四季,侗家总有找到让芦笙歌舞欢快起来的理由。隆重的迎春佳节、三月三、中秋夜、吃冬节,都是侗家山寨盼望亲人团聚的日子,无数双望穿秋水的眼睛注视着从福桥、鼓楼匆匆走过的身影。在这个时候去体验侗家山寨的芦笙歌舞更多得是温婉的倾诉衷肠,含情脉脉的思念从芦笙的弦管连绵不绝的流泻而出,在侗寨的上空汇集成一道芦笙恋“哥”的相思之河,化作思念的雨点洒向天南地北。因此,侗家芦笙除了是护佑侗寨村民降妖除魔、祈福风调雨顺的平安乐曲,也是思念身在远方阿哥的一曲恋歌。

  老人说芦笙恋“哥”,这是侗家芦笙保持的最为古老浪漫的传统功能。未婚男女通过芦笙来寻找自己的最爱,一个侗家小伙子如果掌握了吹奏芦笙的技艺,总会比同伴多一些机会得到“腊咩”(侗语;姑娘)的青睐,通过芦笙恋歌一曲定终身。相恋的阿哥为了实现梦想走出了大山,来到外面的世界打拼,留守侗寨的阿妹望断秋水,依赖的就是芦笙恋曲传情,芦笙恋“哥”就是斩不断传递彼此思恋的情丝。

  侗家芦笙又是一支支飘荡在峰峦峻岭的风幡,在辽远的长空下,经年累月,不知疲惫,传唱、飘逸,生生不息。祖母“萨岁”的芦笙时时都在护佑着侗家山寨,护佑着鼓楼和福桥,也时时在召唤着为了心中的理想飘散在四面八方的侗家儿女,回到风幡飘逸的精神家园。

  欧蜜晓,这个让人一听到名字就心生甜蜜的侗家“阿买”,是我在坪坦河畔邂逅的一位老朋友了。当初这个连汉语都说不流利的侗家“腊咩”,走出大山来到外面的世界寻找理想,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凭着侗家人的勤奋和聪明,已经做到了怀化德天集团的部门主管。在这个声色喧嚣的城市里安营扎寨,一手经营人生,一手生儿育女,朋友和同事都叫她“欧总”。就在我以为她脱胎换骨做了城里人,把侗寨的鼓楼福桥“哆耶”遗忘了的时候,半年前,欧总突然放弃优厚的待遇辞职回到了生养她的侗寨,做回了传统的侗家“阿买”。

  斑斓的秋色里,一袭素洁侗家衣衫的欧蜜晓,窈窕于碧水荡漾的坪坦河畔,就如一束雨后的白莲花,在宁静安谧的世界里优雅的绽放着,纤尘不染。我像一个世俗的访道者,不解转经路上匍匐磕长头的虔诚信徒,亦不解她为何放弃了在城市里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笑靥飞上了她沐在阳光里的脸庞,她说她要照顾儿女,女儿三岁了还不会讲侗话,城市的喧嚣总让她心有不宁,只有回到了侗寨,她才会心静无尘。风幡的召感穿透着她漂泊无处安放的灵魂,回到梦萦魂牵的坪坦河畔,时时聆听那响彻长空的天籁之音,她的精神家园才会像白莲花那样宁静而安谧、心无旁骛。她还说起她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乐师,笙箫鼓乐,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她要像转经路上虔诚的匍匐者那样义不容辞去传承!

  还有多少像欧蜜晓这样在外打拼的侗家儿女,在“萨岁”的天籁之音召感下回到了梦萦魂牵的侗寨,守护鼓楼福桥,聆听芦笙响起?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是每年都有不少像欧总这样在外打拼事业有成的侗家儿女,收获满满回到了故乡,他们把在外打拼得到的技能和财富带回来了,为了改变家乡贫穷的落后面貌,回到高高的侗寨,开始在家乡创业,回报深情热爱的故土。

  多年以后,欧蜜晓,还有双层村里翩翩起舞吹奏优美芦笙的“阿买”们,都会成为侗家“阿萨”(祖母),她们吹奏的芦笙乐曲一如她们的远祖“萨岁”那样,经年累月,不知疲惫在古老侗寨的峰岭峦间飘逸回荡,风幡一样在鼓楼福桥高高飘扬,呼唤散落在四面八方的侗家儿女回家,不管这个家曾经多么的贫穷落后。

  从通道回来很久了,我神采飞扬的思绪依然纵情在那一方辽远的天空,游荡在天空下层层叠叠的峰峦峻岭;如风帆鼓荡,依然追逐于那璀璨耀眼的侗寨鼓楼,流光溢彩环绕的侗乡福桥,只为聆听回旋飘逸的芦笙响起。我想,此后,我风雨兼程的人生将一直被这天籁之音所牵引……

 

 

来源:怀化市作家协会

作者:唐树清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