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世外苗疆 古村画笔
2020-08-31 11:05:21 字号:


画笔古村寨一杨新福(摄)

古村寨住房

古寨门(千祥云集乾隆37年重建)


古村古寨,它们偏远低调,它们原始古老,所以鲜为人知。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充分保留着最古老、最天然的模样。今天,我们走进了通道县溪口镇画笔村,揭开大山深处一个苗族古村古寨的面纱。

苗家山人沧桑历史的见证

山里山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山里有的只是山水之间平静淡然。画笔现在全村有其中365户1576余人,其中陆氏195户850余人,世代封闭居住在笔架山下,山水相依,耕读为本,静处一隅,享受大山赐予,谛听溪水欢歌,任凭沧海桑田。说起画笔村名字的由来,是陆氏家族为纪念本门先祖们而来,其中的代表是唐昭宗期间的宰相兼太子少师陆希声、武则天主政期间的宰相陆元方,因他们和他们的祖先博学多才,文学和书画造诣都很高,所以自古就称画笔。

进入画笔,入眼就是层叠的房屋,它们错落有致,依山而建。房屋结构为纯木质结构,基脚用青石打底,一色的青瓦、吊檐、木结构,古朴而又原始。大家所熟悉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大部分场景就是在通道这些古村落中拍摄完成的,小桥流水、木舍篱笆、森山老林、夕阳耕作,这些景物在屏幕上是那么的美丽,但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觉是,连空气中飘浮的都是封闭落后、荒凉古朴的味道,它无时无刻不在洗绦着身边的喧嚣,洗绦着心灵的浮华。

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山里人有山里人的生活世界。画笔苗家特色饮食就是酸菜、腌制菜,他们根据本地冬春冷湿、夏季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创造了用坛子制作酸菜、用强光晒干储存的办法,工艺生态自然,所以菜也醇香味美。婚嫁方面,画笔与湘西土家族、苗族一样,一直保持着哭嫁的传统。放木排是画笔山里人自古的习俗,元清以来都是靠水运,村民采伐木材后,用肩扛至溪河中扎成排挂后,前后用竹篾相连,顺画笔的十字河进渠水外运岳阳等地。

画笔苗家人的图腾是外祖母,母系氏文化遗风非常浓厚,苗家妇女在家中的地位很高。逢年过节烧香敬拜,拜的就是外之祖母。画笔村端午要拜岳母,每年端午节这天,年轻夫妇要去岳母家拜端午,而且要夫妻同去,否则岳母会非常不高兴。

古迹遗存的文物天堂

古迹遗存,见证了源远流长的历史,传载着光辉灿烂的文化。画笔人用爱国爱家的情怀,把一个曾经荒凉的蛮夷之地构建成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博物馆。

画笔村的古迹遗存大部分为明清时期。全村6口古井、1座古桥、1座古祠、1座古庙、2座古寨门、1座古凉亭、1处古城墙、1处古墓群、20余块古石碑、2处古碾磨房遗址、1处古集市遗址、近千米石砌墙、168株古树由蜘蛛网般的石板路连接,构成了错落有序、布局科学的古建筑群。

古井哺育画笔人民,祠堂承载生命流光,集市穿梭苗家文明。画笔的古井已经有千年历史,井水清甜、四季不断,即使各家各户都安装了自来水,但村民仍然到古井取水。梓潼宫,是画笔村民纪念文昌帝而修建的,后来画笔陆家祖先又将它发展成为集私塾教学、家族祭祀、戏剧表演、家族议事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据清实录道光朝实卷三百九十二、光绪《直隶靖州志》卷八、《绥宁通志》记载,陕西参将陆朝福、贡生陆定南、把总陆定清、庠生陆秀乾、陆朝举等20余人相继从这里走出,成为朝廷栋梁。村主任陆昆明告诉我们,明朝以来画笔是乡郡行政中心。所以,当河边3000多平方米的古集市遗址呈现在眼前时,我们遥想到当年画笔一定是舟楫往来、商贾云集、迎神庙会、“花灯锣鼓挑一担”的繁华。

将军桥是画笔人的骄傲。《绥宁县志》记载,乾隆年间画笔出了一位将军—陆朝福。因为陆朝福自幼在梓潼宫读书习武,每日上学回家,必须穿过石板桥。后来他被保举到陕西太原从军,直至陕西参将(正三品)。为了不断激励后人奋发向上,老百姓就将这座石板桥称为“将军桥”。1984年,陆氏家族在原址上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石拱桥。始建于1220年的画笔古墓群,就是陆氏祖坟地,这里安葬着陆朝福的父亲等长辈。

崇尚自然的原始版本

美丽画笔,植被生态。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95%,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更是“洗肺”的好去处。

画笔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在苗族人民的潜意识中,山川、河流、树林等自然物都有灵魂和意志,人类对它们必须予以尊重,形成了以“敬畏自然、亲近自然”核心的价值取向。比如在山里捕到猎物后,会割下猎物的耳朵或尾巴留在山上,以示感谢和回报大自然。苗族人民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合理利用的科学发展观念,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境界。

走进画笔,清澈溪流山间激荡,树木参天青藤蔓络,菜花灼灼牛牯哞哞。最打眼的就是那5亩多的古杉树群了,总株数达到了186株,其中还有银杏、柏木、青冈栎、枫香等珍贵树种,地径达1.5米的银杏树树龄超过了500年。画笔在外工作人员、县林业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陆奇勇告诉我们,2013年11月11日,经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同文采集杉木样树鉴定,其中最长的杉树年龄达到368年。

善恶分明的文明古风

历史记载苗族尚武,因为历代封建王朝从未放弃过对苗族地区的挤压和征战,生存危机下的苗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乐观、善恶分明,用武力来维护和平正义。

画笔是社会自治的标本。画笔虽然实行过郡制管理,但是长期以来,画笔以真、善、美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形成的村规民约是社会内部自治的主要约束力量,有效调适社会关系并保持了公平有序的良好社会风尚。村内现存的《后龙山石碑记》、《永定章程》等古碑,就用简明的文字对树木砍伐、焚烧、丧葬、防火、防盗、农田开发等事务进行约束,违者将由村民内部进行处罚。碑文内容虽然与现代法治理念有冲突之处,但其在维护苗族社会稳定方面的意义是积极的。

画笔是一个神秘的小村庄。房屋布局有八卦的理念,村内仅三叉路口就有30多处,石板路没有主道、次道之分,我们在村内行走感觉进入迷宫一样。画笔村民、县人社局退休干部陆安宏告诉我们,这是防盗的需要,同时村民还自制了空心石,也就是将青石凿成凹凸不平的底面并掏空,铺装后因为不稳定,所以不知情的外人踩上石板,会在摇摆中撞击地面发出响声,再经过空心处共鸣扩大,就知道有外人进入村寨。

画笔还是一个红色小村,革命故事流芳后世。红军长征经过通道,红六军团借道画笔时,曾没收当地陆氏地主的地契,将田地分给贫苦的农民。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伪军绥宁参议长龙怀林中将纠集湘南保安6团、蒋军100军残部等4千余人,控制整个绥宁整个地区及通道、靖州部分地区,成为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个较大的据点。1950年,解放军第136师奉命剿匪,12月20日,龙怀林的副官杨保玉(画笔下罗城人)带着30多个土匪逃往画笔古庙,在庙脚与解放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被歼灭,杨保玉被活捉,战斗遗址至今还保留。时任画笔乡乡长杨秀昌带领农会协助参与了剿匪。如今他已经90多岁了,生活在画笔村。

回程,梳理,品味。千年勤劳稼穑、坚忍刻苦、世代守望,千年花开不言、花落无声、风雨不改。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粟勇 杨昌富

编辑:欧梦辽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e通道,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