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重磅:通道这项非遗大咖成功晋级“国宝”
2021-06-10 17:27:10 字号:

通道融媒6月10日讯:6月10日,国务院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21〕8号)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通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名列其中。

1156.pn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140项)

八、传统技艺(共计36项)

图片

通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通道侗族纯木构建筑以风雨桥、鼓楼、寨门为代表,涵盖了吊脚木楼、凉亭、戏台等诸多形制。这些建筑依山傍水汇聚成群落,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匠心独运,工艺精湛,堪称一绝。所有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体现了侗族工匠高超非凡的建筑工艺水平,并在技艺中表现出丰厚的心理素养和精神寄托。

11.jpg

侗族木构部件木雕技艺(吴林勇摄)

22.jpg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吴林勇摄)

2012年年底,通道县侗族村寨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侗族村寨是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各种建筑组合,主要有民居和公用建筑两大类型,均以历史源远流长,建筑工艺精湛、民族特征显著而著称于世。源于古代百越民族巢居的干栏式民居,源于“树下歌舞”遗风的鼓楼,源于青龙艮姑传说的风雨桥,源于防御功能和地域界定的寨门等,在我县比比皆是。至2013年止,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木构建筑共有41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9处,市级3处,县级23处,这些侗族纯木构文物建筑集中显示了侗族建筑工匠自古就具备了极高的技艺水平。

33.jpg

木构建筑上梁仪式(吴林勇摄)

44.jpg

上梁时刻,人们期待着能捡到象征吉祥和好运的糖果糍粑 (吴林勇摄)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和古代斗拱一脉相承,掌墨师在数千年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意,不断发展,使穿斗和抬梁结构更为完善充实;榫卯嵌合,更为严密牢固;设计布局,更为精致合理。在施工中不绘制图纸,仅凭借刮去青皮的半边楠竹制成的丈杆(侗语称为“香杆”),采用只有匠师通懂的符号(鲁班字)为代码,记在丈杆上,写在有柱眼尺寸的竹签上,就能建造出保持“巢居干栏式”风格的吊脚楼民居和鼓楼、风雨桥、寨门等,解决了侗族人民的栖居生活与日常活动需求。

55.jpg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奉安与徒弟在拉锯。锯方锯片靠来回拉锯,平稳内敛,速度均衡,膂力超群,沿墨压线,不偏不倚,干净利索,乃匠师之绝技。(张红摄)

66.jpg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奉安在弹线(张红摄)

77.jpg

通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常用的传统工具主要有斧、刨、锯、凿、尺、丈杆、竹签、墨斗等。(吴林勇摄)

侗族纯木构建筑式样美观,技艺精巧,体现了侗族工匠的建筑工艺水平及精神寄托。目前,通道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人群分布在侗族地区各村各寨约几百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6人。据悉,通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201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杨少勇 吴林勇

编辑:黄俊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