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议
(2025年5月28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牢粮食安全和发展油茶生产等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油茶生产重点县建设,延伸油茶产业链条,引领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油茶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作出如下决议:
一、集聚油茶产业发展合力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油茶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油茶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纳入林长制工作考核。建立健全油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油茶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明确油茶产业发展目标
坚持从种植端筑基,推广良种良法,扩大基地规模,提高油茶产量;在加工端增值,优化初级加工,推进精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于营销端突围,加强市场开拓,满足多元化需求,形成品牌体系,着力构建链条完整、产品多元、竞争有力、市场有量的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全县油茶种植规模逐步达到20万亩以上,油茶丰产林达到50%以上,培育领军型油茶加工龙头企业2-3家,打造“通道山茶油”公共品牌。
三、优化油茶产业发展布局
统筹考虑各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基础、现状、潜力等因素,按照“全域发展、重点突出、区域联动”的原则,对全县油茶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打造“一带两区”(即百里侗文化长廊沿线乡镇传统小籽油茶种植带,牙屯堡镇、县溪镇两个高产油茶新品种种植区),充分利用油茶的生态优势,将油茶产业和文旅产业捆绑打造,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手段,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优化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增强整体素质和效益,使油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使我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
四、推进油茶基地扩面提质
坚持以资源培育为基础,将油茶林基地建设作为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制定和落实分年度油茶生产行动计划,持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不断改造提升单产水平,切实筑牢油茶产业发展基础。坚持新造与低改并举,采用成熟稳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造一批高产油茶林,通过加强更新、抚育和品种改良改造一批低产油茶林。充分利用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政策,强力推进高标准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推广适合山区地形的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立体化生产模式和无公害防控等技术,以点带面带动全县油茶丰产林建设,实现全县油茶资源量质双提升。
五、扩大油茶资源加工利用
把构建全链条加工体系作为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来抓,加快打造“初加工-精加工-高值化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推动油茶产业从“农业附属”向“现代产业系统”跃升。通过建设现代化收储中心,升级烘干处理体系,建立质量追溯系统,逐步完善初加工基础配套,夯实产业根基。通过实施茶油加工小作坊标准化改造,推广新型加工设备,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持续推动现有茶油加工小作坊加工提质升级,规范化发展。通过建立多方协作的产学研平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功能性产品线,创新加工工艺,不断深化茶油高值化精深加工,延伸价值链。
六、提升油茶产业科技水平
立足打造种植精准化、加工智能化、服务数字化的现代化产业,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推动油茶产业从传统生产向现代化转型。全面实施油茶产业现代化跃升行动,推动传统生产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重点突破传统种植采收、分散加工、经验管理等发展瓶颈,构建“智能装备+数字管理+标准体系”的新型生产模式,全面提高全产业链生产效率。积极开展油茶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轻简化栽培、茶油高附加值利用、油茶加工副产物多元增值和油茶机械装备研发等技术攻关,加快油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提升油茶产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七、培育壮大油茶经营主体
通过因地制宜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合作模式,实施“五统一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基础建设、统一种苗采购、统一整地栽植,分户经营管护)等油茶生产经营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林地流转、入股分红、生产托管等创新模式,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油茶产业开发,引导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等主体参与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的油茶龙头企业,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引导,通过标准化建设、产业链整合和智慧化升级,增强其组织能力和服务效能。鼓励发展基层油茶协会等种植经营专业服务组织,促进油茶种植管理和茶果销售组织化、专业化发展。
八、打造油茶区域公共品牌
坚持以品质为核心,实施油茶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油茶标准化、生态化种植,推广应用绿色有机栽培及生物物理防控等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与溯源体系,确保茶油及副产品质量安全。同步推进品牌建设。建立“通道山茶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制定严格的品质标准,设计统一的品牌视觉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推广活动;鼓励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研发高端油茶产品,构建现代营销网络,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油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
九、推动油茶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深度挖掘油茶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多元价值,通过资源整合与跨界协作,构建“油茶+”产业生态体系。重点规划建设油茶特色小镇、生态康养基地、沉浸式体验工坊、区域展销中心及研学实践基地,配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等复合型项目。创新推行“油茶+N”立体经营模式,推动油茶产业与食品加工、生态农业、中药材、文旅研学、健康养老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十、强化油茶产业要素保障
加强用地保障。严格落实上级关于油茶种植保护的相关政策,严禁违规占用或转产,确保现有油茶林面积稳定。统筹利用低效茶园、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等适宜非耕地资源,依法依规调整二级国家级公益林范围,保障油茶种植扩面需求。鼓励利用房前屋后等四旁闲置土地发展油茶种植。
加大资金支持。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全面落实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奖补政策基础上,应当统筹部分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协同整合部门项目资金,专项支持油茶产业发展。
强化金融扶持。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加大对油茶种植、加工经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全产业链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服务。
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号召,全县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共同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通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编辑:黄俊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646940/67/15067857.html
热门评论
打开e通道,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