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破题“三难一繁”!湖南首个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包”让青山生金
2025-07-17 18:05:59 字号:

2024年11月25日,湖南首个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包”——通道地连国有林场项目完成交易,中林集团以590万元竞得1414亩地连国有林场的“一包三权”——即国有林场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地碳汇权益,敲响全省试点“第一锣”。这一“组合包”如何破解“归集难、配置难、监管难、流程繁”的沉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怎样协同共进?2025年7月15日,记者走进地连国有林场,探寻这场“生态+经济”双赢的绿色变革。

在通道地连国有林场绿色富民示范项目的1414亩林地里,曾经以松杉木为主的针叶林现已转变为针阔叶混交林,树下套种的箭杆风等中药材正舒展着枝叶,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片曾经以伐木为生的林场,如今正因一场变革焕发新生:湖南创新的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包”模式,推动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共生共赢”。

中林湘投通道项目部森林经营与碳汇管理部主管范锴:

针阔混交林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还提高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如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同时,林下经济的开发,可为林场带来每亩3500元的年收入。

为解决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归集难、配置难、监管难、流程繁”(“三难一繁”)问题,湖南省2024年3月启动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项目,通过整合资源、简化流程以及强化监管,成功打通资源归集、配置及变现的完整链条。

通道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理雄:

组合供应扭转了以往分部门、分宗、分散配置的分割发展局面,既显化了资源生态价值和收益,又促进了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

关于自然资源开发“归集难”“流程繁”问题,从事林业投资开发6年的董飞深有感触。过去,企业想开发林场,因林地权属分散,需要往返多个部门审批、盖章,程序繁琐困难。如今,“组合包”模式将地连国有林场的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碳汇权益等分散资源整合为“一揽子交易”,通过统一服务窗口实现“一次申报、整体配置”。

中林湘投通道项目部负责人董飞:

以前要跑4个部门交材料,现在一个窗口一次性搞定,省了整整半个月。

通道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杨海涛:

我们还将交包确认与不动产登记发证环节合并,实现“交包即交证”“交证即开工”,大大降低企业开发成本。

董飞坦言,过去政府拍卖自然资源资产,企业感兴趣的少,主要是因为供需对接不精准:政府往往采取“投放式”这种单一的供应模式,导致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不多,也不能满足当下自然资源开发的多元化需求。

面对“配置难”的问题,通道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基于地连国有林场的自然资源资产分布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市场需求,明确各区块资源的利用方向,运用“订单式”与“投放式”策略灵活配置“组合包”,精准对接国家储备林建设、林下经济等多元化需求。

通道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杨海涛:

“投放式”是政府放出资源,由社会资本自主选择;“订单式”则是企业“点单”、政府“配菜”。灵活配置让资源利用更高效,精准满足企业需求。

中林湘投通道项目部负责人董飞:

项目将森林“上”的碳汇、“中”的林木、“下”的林下经济进行有机组合,资源的适配率大幅提升了。

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局的郭耀丹每天都会通过“铁塔哨兵”监测站屏幕,仔细查看混交林的情况。自县林业局与中林湘投签订监管协议以来,这已成为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郭耀丹:

过去,多部门监管责权不清,现在我们林业专管林下种植和采伐限制,其他部门各管其责,责权分明。

为解决自然资源组合供应中多头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通道侗族自治县构建了“制度+科技+监督”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管体系:推出“1+N”(1个资产包配置合同,N个监管协议)协同监管机制,通过资产包合同明确生态红线,联动多部门签订多项专项监管协议,确保全链条责任划分清晰。同时,150个“铁塔哨兵”高空监测站依托“天空地网”系统,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此外,政府定期向人大报告资源总量等八类指标,多措并举,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局副局长杨堂群:

“天空地网”整合卫星遥感与地面传感器数据,构建起立体化的监管网络,确保企业不触碰生态红线。

过去,林场要获得经济效益,主要依赖伐木。这种传统方式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难以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通过科学规划,地连国有林场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巡林观察站等基础设施,创新性地引入了碳汇权益,并发展了中药材种植等多元业态,成功实现了“一片林地、多重效益”的发展目标。

中林湘投通道项目部负责人董飞:

我们正在建设国家储备林。通过林改培模式,把项目内40%的松杉林转为针阔混交林,再在林下发展150亩箭杆风,这样可以提升林区生态和经济双重价值。

从“伐木谋生”到“护绿增收”,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寨头堡村村民周重任见证了这场变革。

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寨头堡村村民周重任:

以前我们通道林场的杉木一倒就是一片,(我们)半天都搞不到四五十块钱,但现在那个山头越来越光秃,树木也少了。

而今,周重任的工作为管护箭杆风,月收入4000元,是伐木的3倍。

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寨头堡村村民周重任:

吃了生态饭以后,守着这个林子,一个月也有个三四千,更重要的一点是老百姓心里踏实了。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在周边积极地引入了康养产业,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林场特色中药材的销售,而且进一步推动了“生态+产业+富民”这一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中林湘投通道项目部负责人董飞:

林场预计带动175人就业,实现年产值三十到五十万元。未来收益将反哺生态修复,打造“护林富民”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通道侗族自治县副县长李厚宏:

“组合包”模式的核心是让资源价值显化,也就是生态价值的可量化,和经济价值的可持续,这也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实践。

山水生金,资源焕活——湖南以“组合包”模式破题“三难一繁”,在通道地连国有林场交出了一份“护绿生金”的亮眼答卷。这场变革以“生态产业化”的案例,生动诠释并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全国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贡献了潇湘智慧。

来源:通道融媒

编辑:黄俊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