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融媒6月30日讯:6月30日,菁芜洲镇芙蓉片的水稻制种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近百名工人正抢抓农时移栽母本秧苗。
这片总面积达1600亩的制种基地,由龙坪村和芙蓉村各800亩土地组成,是通道近年来依托独特小气候优势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之一。2018年,当地村干部尝试进行小规模水稻制种,随着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引入专业种植公司进行运营。
湖南瀚源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杰刚说:“通道的小气候是怀化地区最适合发展水稻制种产业的,虽然种植成本比较高,但是每公斤销售价格比中稻高出5、6倍。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每亩产量可以达到300至500斤,每亩的产值有4000元左右。”
“土地流转 + 务工就业”的双轮驱动,提升了土地利用效能,为村民开辟了多元增收渠道。村民每亩土地每年可获得700元的固定租金,在集中用工期还能额外赚取劳务收入。
菁芜洲镇龙坪村党总支书记杨再成说:“这段时间用工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月,全村的劳动力都可以来这里务工,一天有150元以上。”
基地采用订单农业模式,种植品种涵盖“吨两优”“旺两优”等8个优质杂交水稻亲本,成熟种子由合作企业100%兜底收购。在种植过程中,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基于确保父母本花期精准相遇、适配品种特性与栽培管理需求等考量,父本会提前播种,母本则根据父本生长进度动态调整,且和普通水稻分开,避免普通水稻花粉落到制种水稻上,影响种子品质。
湖南瀚源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杰刚说:“收购方面我们是跟大型种业公司合作,种子由他们提供,我们只负责种植,种出来的种子,有多少他们收购多少。”
湖南瀚源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水稻制种产业布局上持续发力,除菁芜洲镇这片规模的制种基地外,还与双江镇携手推进800亩制种项目,同时在万佛山镇打造了900亩制种田,制种总面积突破3300亩,构建起了一个颇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水稻制种产业网络。
微风中,连片秧苗轻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动人画卷徐徐铺展。从村干部“试水”小范围尝试到规模化运营全面铺开,从“单打独斗”转化为“多乡镇协同”的强大合力,今年全县水稻制种面积达4000余亩,涉及7个乡镇,筑牢粮食安全种业根基的同时,也让沃野良田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来源:通道融媒
编辑:黄俊
本文链接:http://m.tongdaonews.com/content/646941/83/1509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