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张家界市知联会来通调研:深挖乡村非遗资源,共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9-24 20:08:43 字号:

通道融媒9月24日讯:9月23日,张家界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组一行,在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张家界市政协委员、市知联会会长潘贵民带领下,来到我县开展“深入挖掘乡村非遗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课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交流与集中座谈等形式,全面考察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政霖参加调研。

11.jpg

调研首站为县侗族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调研组仔细察看馆内陈列的侗族服饰、银器、传统生活用具等实物,深入探寻侗族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存续情况。调研过程中,成员们频频追问非遗保护具体举措、传承面临的现实难题,尤其聚焦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活化路径。

22.jpg

在牙屯堡镇文坡村侗锦传承基地,调研组观摩了侗锦织造技艺。从手工排纬到挑织成图的每一个环节,都让调研组驻足观摩。“侗锦织造工艺繁复,纹样涵盖动物、植物、几何、文字、器物、人神六大类,比如这象征民族团结、人丁兴旺的‘哆耶纹’,就是侗族文化的鲜活载体。” 国家级非遗(侗锦织造技艺)传承人粟田梅向调研组介绍。据悉,通道侗锦织造技艺已于 2008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潘贵民一行还详细询问侗锦产品销售渠道、受众群体及学员培养情况。粟田梅坦言,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市场波动性较大、青年从业者数量偏少,期望政府部门协助搭建更稳定的推广平台,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33.jpg

在专题座谈会上,县文旅广体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了我县在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的进展情况,近年来,通道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施路径,积极探索“非遗+”多元融合模式,2011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线保护示范基地”。调研组则分享了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先进经验,该市“桑植民歌”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茅古斯舞、土家织锦技艺等亦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会上,双方畅所欲言、深入交流,一致认为乡村非遗既是珍贵的文化瑰宝,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资源,并明确从四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开展全域普查与动态管理,扎实筑牢非遗资源基础;二是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深化与文创、旅游等产业的融合;三是加强传承人培育与青年人才引进,优化非遗行业生态;四是创新传播形式,讲好非遗文化故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

来源:通道融媒

作者:杨广浩  杨昌富 陈冰晖

编辑:李央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e通道,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